以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园区和谐发展
来源/作者:法制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8日 阅读次数:次
大港社区位于新碶街道大港工业城,是北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较早开发的工业园区之一,辖区面积4.4平方公里,现有企业347家,员工9万余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6万余人,有3万员工居住在企业宿舍内,党委下辖企业单建党组织85个,综合党总支1个,企业党员996名,流动党员102名。工业城是1999年开发建设的,2008年以前工业城主要是以条管理为主,好多社会管理工作实行的是谁引进谁负责。但是随着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员工的逐年增多,原来的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工业城的进一步发展,整个园区呈现“三多三低三少现象”,即:园区企业多,自治能力低,共享资源少;外来员工多,文化程度低, 参与热情少;员工需求多,展示频率低,满足途径少。所以,2008年初区里及时进行体制调整,在工业园区大胆地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于08年3月成立了全国首个以区域化党建理念创建的无居委会的新型工业社区——大港社区。社区成立后,我们按照“区域化党建、社区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总体思路,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树立起“工作在园区,服务在一线”的工作作风,注重重心下移,主动作为,通过区域化平台、标准化管理、项目化服务、品牌化建设,坚持服务基层组织、服务党员群众,服务园区发展,以区域化党建统领园区和谐发展。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新组织体系,进一步探索工业园区社会管理中“谁来管”问题
(一)通过构筑区域化平台,使党的工作在园区实现全覆盖。我们园区有300多家企业,9万多员工,原来企业都是各自为政抓生产,如何使这些群体了解情况有渠道,沟通感情有纽带,化解矛盾有方法,其关键之一在于我们需要搭建有效的平台去延伸我们的工作手臂,落实我们的各项工作。所以08年社区成立后,我们首先建立起以社区党委为领导、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基层组织体系,统筹区域党建工作、区域社会事务和区域利益诉求。
1、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统筹区域党建工作。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实现区域组织网络全覆盖。首先在工业园区成立了社区党委,党委下属党组织采用“1+ N”型的组织架构。“1”即区域综合党总支,专门用于接纳未建党组织企业中的零散党员和流动党员,目前共326人,主要分布于192家企业,综合党总支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区域又下设了7个党支部。“N”为单建企业党组织。1和N两者之间进行动态调整,动态管理,充分发挥 “孵化器”和 “蓄水池”的作用,当某一企业成熟符合组建条件时,就指导帮助其单建党组织,孵化成为N中的一员;同样当N中的单建党组织因企业注销、党员流动等原因撤销时,其余下党员也自动纳入综合党总支1这个蓄水池进行管理,使每个党员都有一个“家”。 同时结合园区实际,对已建党组织、未建党组织以及党员空白点的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片覆盖。如对基础薄弱、党员人数少的企业支部,依托七个片区分别搭建支部联盟,通过片区内企业支部联合上党课、搞培训、赛技能等组织联动形式,实现小支部之间的互动、互助、互学和互享。目前组织联盟这种形式已延伸到区域内各群团和社会组织,弥补了单个企业人力、经费等资源不足瓶颈。党委以1+N的管理模式引导培育其他社会团体的建立,先后牵头成立了社区总工会、社区妇女联合会、社区企业计生联合会、社区团委等群团组织以及大港企业联合会、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少数民族联谊会、志愿者服务站等33支社会组织,实现区域各类社会群体的有效凝聚。
2、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统筹区域社会事务。整合区域工作平台,通过财政支持等,先后投入300余万元的资金,在工业城建立了1700平米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设置了职工学校、电子阅览室、党史陈列室、OK厅等17个功能室,开辟了5000余平米的露天文化广场,开办了大港社区网站、《我们大港人》社刊、爱心超市、流动图书站等服务平台,向园区所有企业和员工开放,并与有条件的企业签定企业文化资源对外开放协议,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同时整合综治警务工作中心,扩大企业管理服务职能,不但承载了区域范围内的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社会管理职能,也积极为区域内企业职工提供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党员管理服务、文化教育、矛盾调处等公共服务。为使区域社会管理工作做到“正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建设性工作不断深化,开拓性工作与时俱进”,我们还整合工作力量,发挥葡萄串的效应,使各项工作节节开花。如建立街道领导联系制度,形成“一领导联系一区域”制度,牵头落实企业服务中的难题;建立兼职委员合力制,如为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专门吸纳了8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担任社区兼职党委委员,采取自愿申报形式先后招募志愿者4200多名等,形成了专职、兼职、志愿者三个层面数量充足的社区服务队伍,确保企业服务优质高效。
3、以“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为基础,统筹区域利益群体。由党组织牵头,成立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吸收园区内群团组织、企业家代表和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以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理事会规范运作,形成区域大事合力共商,基层矛盾合力协调,区域资源共建共享。三年来和谐共建理事会先后就园区环城公交线路布点、企业路牌设置、室外文化广场建立、新市民素质工程建设等50多项区域性问题专题召开会议,剖析研讨,共商对策,协调解决。
(二)坚持以人为本,关爱为先,完善建立“三会八必访”,在思想、工作、生活上给予党员群众更多的关怀和关爱,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开展“手拉手”党内关爱活动;设立爱心超市,每年为生活困难的员工发放爱心卡;定期组织心理咨询师为员工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关爱外来工活动,每年六一节期间为留守老家的儿童寄去慰问礼物,开办外来员工子女“暑期放心班”,设立春运售票点等平台,积极在第二故乡为他们营造温馨的服务环境。
二、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工业园区社会管理中“怎么管”问题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我们除了组织体系上的创新,还积极在服务机制上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结合企业的5S管理理念,制定推行了6S(即整理(SEIRI)、素养(SHITSUKE) 、服务(SERVICE)、 满意(SATISFICATION)、效率(SPEED) 、坚持(SHIKOKU)6个项目,简称为6S)社区标准化服务,通过工作流程、目标考核、践行承诺三大环节,坚持常态服务、按需服务、星级服务,使社区服务真正做到无缝化。
(一)进一步夯实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机制,为不同群体提供针对性、多样化的服务。工作中坚持按需服务、菜单服务,及时了解基层需求,合理制定服务菜单,做到基层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三年来我们共帮助解决基层反映的困难、问题500多件。服务中我们实施项目化管理,每项活动严格按照“项目规划—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反馈整改—总结提升—满意测评”六个流程规范操作。(如每年11月份提前通过菜单形式广泛征求各企业职工意见,并于年底根据反馈情况合理制订出下一年活动菜单即项目规划,并在每月初再次菜单征求,然后按需配单并让企业和员工点单;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的计划规范操作;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又通过《反馈表》及时征求员工的意见建议,并开展内部活动点评,通过点评机制来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再将评价意见反馈给项目制定和实施者,直面不足,查漏补缺;每个项目实施后及时进行书面总结,规范入档;每年初再通过民意监测点等途径,对社区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进一步检验成效。)并结合五年规划,每年从培训覆盖率、活动参与率、项目创建率、目标满意率等方面量化项目目标,化学习教育的无形为有形。(如到2011年,计划创建区级学习型企业20家,五星级企业达到30家,企业文化俱乐部30家,社区讲师团成员达150人、进企业培训百场、规上企业培训覆盖率100%,员工受教育率95%,大港人职工艺术团进企业10场,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4000人,星级员工活动积分卡达到5000人,职工活动参与率达80%,实现企业职工对园区文化教育、环境卫生、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达到95%,社区内不发生计划外生育、不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发生企业职工群体性上访事件等,真正实现职工文明素质提升,园区和谐稳定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以公众满意为目标的社区服务机制,使员工工学两不误。我们的服务、我们策划的各项活动开展其前提之一不能太影响企业的生产,这样的形式才能真正被企业主认同和肯定,才能达到我们的服务效应。所以社区主动打破传统八小时工作方式,实行周一、三、五夜班制和双休日值班制度,做到错时工作、错时服务。同时,根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开通午间十二点半、晚间六点半等流动课堂,流动舞台,轮流走进企业,为员工送知识、送节目、送政策、送金点子。三年来流动课堂已走进了近百家企业,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培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如我们园区有一家台资企业,我第一次到这家企业去的时候,感觉一个字“乱”,不管是企业的厂区环境,还是员工的整体形象,企业经济效益也不怎么好。有一次我们流动课堂开展了弟子规传统文化教育巡回讲座,他们的台湾老总陈总参加培训后,很受启发,他觉得要提升他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员工发自内心的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关键在于要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所以他决定亲自备课,从忠和孝这个最基本的传统教育入手,每星期一为员工上弟子规,这样坚持半年以后,企业完全发生了大变样,陈总骄傲地对我们说:通过弟子规的教育他们公司的员工真正做到了“三管三告别、三德三做好”,如果你们在文明劝导中有发现我们公司员工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发现一个公司罚1万,而且陈总主动提出要组建党组织,他说要在企业中把更多的员工培养成优秀人才,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他说党建也是生产力)。
(三)进一步创新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的社区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建设、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企业员工能够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社区党委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实施了“五星员工”、“五星企业”创评机制,不同的星级,不同的积分,享受不同的服务待遇。如园区职工凡参加学习培训、志愿服务等都给予一定的积分,每年凭积分情况进行1—5星级员工评定,不同星级享受差别激励。我们对五星级员工每年会组织他们到北大等高校进修学习。同时社区根据积分情况每年七一之前在园区内广泛开展“十佳优秀职工”、“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活动,通过先进事迹报告、巡回展览等方式进一步树立标杆,示范引路。三年来我们通过双培双推,使60%以上党员培养成为企业管理技术骨干,并先后涌现出全国劳模俞岳平、全国五一劳动奖张晓阳等一批优秀党员。
三、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探索工业园区社会管理中“管什么”问题
服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区域化管理工作中,我们创新管理主体多元化的理念,主动搭建服务平台,通过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使政府、社区、企业、员工四个主体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在民主的基础上更多地解决了民生问题。
(一)搭建沟通桥梁。一是畅通政企桥梁,在走访中,许多企业反映,因企业经营涉及的政府职能部门太多,有时碰到了问题都不知道去找谁,一个简单的问题有时要走好几道弯才给以解决,所以如何通过社区搭建政企桥梁、方便企业办事成为社区社区党委工作的又一个重点。我们党委在区机关党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大港社区企业发展顾问团”,将区劳动局、财政局、科工局、总工会等17家涉企职能部门纳入成员单位,一方面企业反映问题可由社区直接联系成员单位,避免企业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建立“服务周”活动,顾问团成员单位定期轮流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现场办公、现场指导,并每年针对企业和员工普遍关心的有关政策法规等热点问题,定期不定期举办不同层面的政策说明会及各类培训讲座,效果较好。二是搭建企企桥梁,我们原来园区好多企业之间都互不往来,为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信息、产品、引资、管理等方面的链接交流,我们成立了“企业联合会”,每月组织企业间开展一次互访交流,每季在不同的行业间举办技术比武,每年开展一次产品展销,进一步提高园区企业的集聚力和依存度。(象东盛公司和威骏模具,两家厂房距离不到500米,却不知道对方生产的产品是什么,企业联合会成立后,我们有一次组织企业到东盛公司去参观学习,威骏模具才发现原来自己从香港购买的配件其实是东盛公司生产的,而且价格相差了十倍。)通过企业联合会的平台,充分整合了企业间的有效资源,也使企业间从原来无声无息“单兵作战”到现在“抱团应对”有声有色。三是搭建员工桥梁,我们按照群体层次、兴趣爱好、资源集聚等三个层面,为不同的员工搭建不同的平台,使更多的职工由社会人变为组织人,由原来的管理对象变为管理者。比如我们成立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和女企业家联谊会,搭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桥梁;成立少数民族联谊会、青年联谊会等,搭建特殊需求群体之间的桥梁;成立志愿者服务站、大港外语翻译服务组等,搭建企业中层及一线员工之间的桥梁。我们通过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引导更多的企业员工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二)强化人才服务。为进一步强化区域内的人才开发服务工作,我们由党委牵头,在区人事局的支持下,于08年8月成立了大港人才服务站,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利的人才支撑。重点是抓好职工教育和用工招聘。
一是加强职工教育。我们一方面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台湾建峰管理学院、北京大学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成立大港人讲师团,解决好师资的问题;另一方面针对企业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员工的文化层次不同、实际需求不同等特点,分类施教,以灵活多样的宣教方式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根据好多企业反映的“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员工忠诚度不够,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人才服务站重点推行了素质联推三工程。1、实施“两创工程”,开展大练兵行动。我们把提高员工素质与为企业培养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发动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创业、立足发展创新”。每年组织员工开展大规模的技能练兵、技术比武、师徒传帮带活动,以赛代训;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建议”三小竞赛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三新推广活动,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活力和创新精神,以“有为”谋取“有位”。(如我们08年由龙星党支部牵头,在物流企业中开展了“无差错员工竞赛”这一项目,使物流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逆势发展,行业平均差错率下降了59%,其中龙星物流公司由于差错率低,年标箱08年反而创历史新高。)2、实施“两塑工程”,开展大献计行动。我们以诚信、敬业、共存为理念,以党员为主体在企业中广泛开展“职工塑忠诚,企业塑诚信”大讨论、大献计活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同塑忠诚。(如在企业内开展“我为安全找隐患,我为节约出计策,我为增效献智慧”三为活动。宁波热电党总支针对园区内非公企业制度建设相对薄弱问题,主动牵头,对企业工程建设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资金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重要领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规范梳理,以自律、他律、律他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廉洁企业制度样本,并向园区企业进行推广,进一步促进企业员工诚信、廉洁、规范。威龙香精党支部面对企业二次创业战略大转型,提出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十余种,创造效益近千万。)3、实施“告别工程”,开展大体验行动。为深化和助推文明城市创建,我们针对园区上下班期间主要道路白色垃圾漫天飞这一问题,提出了万名职工“向不文明语言、不文明行为、不文明风气”大告别活动。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成立3200名文明使者,轮流在上下班期间按路段进行文明劝导,看见乱丢垃圾的温馨提醒,并开通QQ卫生门诊、短信文明专车、聚焦陋习镜头等载体,让更多的职工在体验中受教育,改陋习,优环境。三年来我们服务站共举办各类培训教育297场。
二是拓宽人才招聘渠道。链接企业人才供需信息,建立了企业人才信息库、人才信用库,通过建立网上助业超市,举办大港专场招聘会,组织企业赴外招聘,与高校对接合作等形式不断缓解企业用工荒等问题。由于我们人才服务站工作做得深,做得早,所以09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纷纷出现用工荒时,我们园区却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今年春节外来员工返回率除了个别小企业外基本上企业达到了95%以上。三年来我们共举办失业人员培训14期,通过人才服务站帮助2500人实现再就业。
(三)丰富企业文化。在企业服务中,我们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文化育人凝心,稳定队伍。但是好多企业没有这么多的文艺人才,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排练节目,更难以单独组织一场大型文艺晚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整合园区文艺骨干,成立了“大港人职工艺术团”,创作了许多贴近企业和员工的草根作品,他们自编自演,轮流走进企业巡演,为员工送上丰富健康的文化大餐。目前艺术团已经走进企业25场,成为员工最受欢迎的服务项目之一。除了职工艺术团这个草根组织外,发挥企业间“葡萄串”效应也尤为重要,所以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企业中开展“企业文化俱乐部”创建活动,对企业成立的编辑社、策划组、文学社等社团组织,每年通过交流联赛、专业培训、顾问辅导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队伍的艺术水平和文化档次。精心策划社区一节(职工文化节)一会(职工运动会),有效推进企业文化“五个一”工程,使宣传育人工作更多的从文件走向文艺,从会场走向广场,从被动走向参与。其次我们针对青年职工找对象难的需求,成立“大港之约青年联谊会”,精心策划“企企联谊、结缘谈心、浪漫之旅、集体婚礼”为主题的四步曲交友活动,为园区男女青年牵线搭桥做红娘。
(四)打造平安工程。为了更好地做到“小纠纷不出企业,大纠纷不出社区”,社区以创建“平安企业”为抓手,建立健全社区信息报送网络、信息预警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使社区从原来被动的调教矛盾到现在主动的化解矛盾。我们一方面将工业园区划分七个片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每个片区由一名社工垂直包片联络,按七个片区建立了民意监测点,对片区规模以上、力量较强的54家企业中成立了企业和谐促进会分会;对基础力量薄弱、规模较小的企业,整合资源,按七个片区建立了7个和谐促进会联合分会,下设和谐促进小组328个、一线信息员3200名。联络员、监测员、信息员等平时畅通信息,使社区能在第一时间内及时了解企业发生的新情况,收集各种苗头性、不稳定信息,并做到各项工作及时预警,提早介入,萌芽解决。另一方面社区建立工作例会制和代表提案制,每季度定期召开各块工作例会,例会中提前一个月通知各代表提交议案,及时收集汇总代表提议的意见和问题,并将每次会议议事主题、上季落实情况通报反馈企业,确保服务工作常态化。其次指导企业畅通维权渠道,规范企业职代会运作程序,有效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如怡人玩具、美博等公司设立了总经理接待日、职工意见箱、员工谈心室、网上论坛等,为员工提供更畅通的利益诉求途径。三年来,园区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也无严重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年来,我们社区在党委的领导下,通过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社会管理的创新,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社区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区域化社会管理新格局,使区域内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各类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各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各类群体得到有效凝聚,基层企业职工满意度逐年提高,园区党建、经济、社会事务等发展水平实现了整体提升。社区也先后获得“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职工书屋”、“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中组部、中宣部、国家计生委、国家民委等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莅临社区考察指导。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一、创新组织体系,进一步探索工业园区社会管理中“谁来管”问题
(一)通过构筑区域化平台,使党的工作在园区实现全覆盖。我们园区有300多家企业,9万多员工,原来企业都是各自为政抓生产,如何使这些群体了解情况有渠道,沟通感情有纽带,化解矛盾有方法,其关键之一在于我们需要搭建有效的平台去延伸我们的工作手臂,落实我们的各项工作。所以08年社区成立后,我们首先建立起以社区党委为领导、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基层组织体系,统筹区域党建工作、区域社会事务和区域利益诉求。
1、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统筹区域党建工作。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实现区域组织网络全覆盖。首先在工业园区成立了社区党委,党委下属党组织采用“1+ N”型的组织架构。“1”即区域综合党总支,专门用于接纳未建党组织企业中的零散党员和流动党员,目前共326人,主要分布于192家企业,综合党总支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区域又下设了7个党支部。“N”为单建企业党组织。1和N两者之间进行动态调整,动态管理,充分发挥 “孵化器”和 “蓄水池”的作用,当某一企业成熟符合组建条件时,就指导帮助其单建党组织,孵化成为N中的一员;同样当N中的单建党组织因企业注销、党员流动等原因撤销时,其余下党员也自动纳入综合党总支1这个蓄水池进行管理,使每个党员都有一个“家”。 同时结合园区实际,对已建党组织、未建党组织以及党员空白点的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片覆盖。如对基础薄弱、党员人数少的企业支部,依托七个片区分别搭建支部联盟,通过片区内企业支部联合上党课、搞培训、赛技能等组织联动形式,实现小支部之间的互动、互助、互学和互享。目前组织联盟这种形式已延伸到区域内各群团和社会组织,弥补了单个企业人力、经费等资源不足瓶颈。党委以1+N的管理模式引导培育其他社会团体的建立,先后牵头成立了社区总工会、社区妇女联合会、社区企业计生联合会、社区团委等群团组织以及大港企业联合会、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少数民族联谊会、志愿者服务站等33支社会组织,实现区域各类社会群体的有效凝聚。
2、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统筹区域社会事务。整合区域工作平台,通过财政支持等,先后投入300余万元的资金,在工业城建立了1700平米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设置了职工学校、电子阅览室、党史陈列室、OK厅等17个功能室,开辟了5000余平米的露天文化广场,开办了大港社区网站、《我们大港人》社刊、爱心超市、流动图书站等服务平台,向园区所有企业和员工开放,并与有条件的企业签定企业文化资源对外开放协议,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同时整合综治警务工作中心,扩大企业管理服务职能,不但承载了区域范围内的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社会管理职能,也积极为区域内企业职工提供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党员管理服务、文化教育、矛盾调处等公共服务。为使区域社会管理工作做到“正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建设性工作不断深化,开拓性工作与时俱进”,我们还整合工作力量,发挥葡萄串的效应,使各项工作节节开花。如建立街道领导联系制度,形成“一领导联系一区域”制度,牵头落实企业服务中的难题;建立兼职委员合力制,如为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专门吸纳了8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担任社区兼职党委委员,采取自愿申报形式先后招募志愿者4200多名等,形成了专职、兼职、志愿者三个层面数量充足的社区服务队伍,确保企业服务优质高效。
3、以“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为基础,统筹区域利益群体。由党组织牵头,成立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吸收园区内群团组织、企业家代表和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以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理事会规范运作,形成区域大事合力共商,基层矛盾合力协调,区域资源共建共享。三年来和谐共建理事会先后就园区环城公交线路布点、企业路牌设置、室外文化广场建立、新市民素质工程建设等50多项区域性问题专题召开会议,剖析研讨,共商对策,协调解决。
(二)坚持以人为本,关爱为先,完善建立“三会八必访”,在思想、工作、生活上给予党员群众更多的关怀和关爱,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开展“手拉手”党内关爱活动;设立爱心超市,每年为生活困难的员工发放爱心卡;定期组织心理咨询师为员工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关爱外来工活动,每年六一节期间为留守老家的儿童寄去慰问礼物,开办外来员工子女“暑期放心班”,设立春运售票点等平台,积极在第二故乡为他们营造温馨的服务环境。
二、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工业园区社会管理中“怎么管”问题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我们除了组织体系上的创新,还积极在服务机制上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结合企业的5S管理理念,制定推行了6S(即整理(SEIRI)、素养(SHITSUKE) 、服务(SERVICE)、 满意(SATISFICATION)、效率(SPEED) 、坚持(SHIKOKU)6个项目,简称为6S)社区标准化服务,通过工作流程、目标考核、践行承诺三大环节,坚持常态服务、按需服务、星级服务,使社区服务真正做到无缝化。
(一)进一步夯实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机制,为不同群体提供针对性、多样化的服务。工作中坚持按需服务、菜单服务,及时了解基层需求,合理制定服务菜单,做到基层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三年来我们共帮助解决基层反映的困难、问题500多件。服务中我们实施项目化管理,每项活动严格按照“项目规划—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反馈整改—总结提升—满意测评”六个流程规范操作。(如每年11月份提前通过菜单形式广泛征求各企业职工意见,并于年底根据反馈情况合理制订出下一年活动菜单即项目规划,并在每月初再次菜单征求,然后按需配单并让企业和员工点单;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的计划规范操作;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又通过《反馈表》及时征求员工的意见建议,并开展内部活动点评,通过点评机制来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再将评价意见反馈给项目制定和实施者,直面不足,查漏补缺;每个项目实施后及时进行书面总结,规范入档;每年初再通过民意监测点等途径,对社区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进一步检验成效。)并结合五年规划,每年从培训覆盖率、活动参与率、项目创建率、目标满意率等方面量化项目目标,化学习教育的无形为有形。(如到2011年,计划创建区级学习型企业20家,五星级企业达到30家,企业文化俱乐部30家,社区讲师团成员达150人、进企业培训百场、规上企业培训覆盖率100%,员工受教育率95%,大港人职工艺术团进企业10场,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4000人,星级员工活动积分卡达到5000人,职工活动参与率达80%,实现企业职工对园区文化教育、环境卫生、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达到95%,社区内不发生计划外生育、不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发生企业职工群体性上访事件等,真正实现职工文明素质提升,园区和谐稳定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以公众满意为目标的社区服务机制,使员工工学两不误。我们的服务、我们策划的各项活动开展其前提之一不能太影响企业的生产,这样的形式才能真正被企业主认同和肯定,才能达到我们的服务效应。所以社区主动打破传统八小时工作方式,实行周一、三、五夜班制和双休日值班制度,做到错时工作、错时服务。同时,根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开通午间十二点半、晚间六点半等流动课堂,流动舞台,轮流走进企业,为员工送知识、送节目、送政策、送金点子。三年来流动课堂已走进了近百家企业,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培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如我们园区有一家台资企业,我第一次到这家企业去的时候,感觉一个字“乱”,不管是企业的厂区环境,还是员工的整体形象,企业经济效益也不怎么好。有一次我们流动课堂开展了弟子规传统文化教育巡回讲座,他们的台湾老总陈总参加培训后,很受启发,他觉得要提升他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员工发自内心的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关键在于要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所以他决定亲自备课,从忠和孝这个最基本的传统教育入手,每星期一为员工上弟子规,这样坚持半年以后,企业完全发生了大变样,陈总骄傲地对我们说:通过弟子规的教育他们公司的员工真正做到了“三管三告别、三德三做好”,如果你们在文明劝导中有发现我们公司员工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发现一个公司罚1万,而且陈总主动提出要组建党组织,他说要在企业中把更多的员工培养成优秀人才,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他说党建也是生产力)。
(三)进一步创新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的社区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建设、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企业员工能够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社区党委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实施了“五星员工”、“五星企业”创评机制,不同的星级,不同的积分,享受不同的服务待遇。如园区职工凡参加学习培训、志愿服务等都给予一定的积分,每年凭积分情况进行1—5星级员工评定,不同星级享受差别激励。我们对五星级员工每年会组织他们到北大等高校进修学习。同时社区根据积分情况每年七一之前在园区内广泛开展“十佳优秀职工”、“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活动,通过先进事迹报告、巡回展览等方式进一步树立标杆,示范引路。三年来我们通过双培双推,使60%以上党员培养成为企业管理技术骨干,并先后涌现出全国劳模俞岳平、全国五一劳动奖张晓阳等一批优秀党员。
三、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探索工业园区社会管理中“管什么”问题
服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区域化管理工作中,我们创新管理主体多元化的理念,主动搭建服务平台,通过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使政府、社区、企业、员工四个主体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在民主的基础上更多地解决了民生问题。
(一)搭建沟通桥梁。一是畅通政企桥梁,在走访中,许多企业反映,因企业经营涉及的政府职能部门太多,有时碰到了问题都不知道去找谁,一个简单的问题有时要走好几道弯才给以解决,所以如何通过社区搭建政企桥梁、方便企业办事成为社区社区党委工作的又一个重点。我们党委在区机关党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大港社区企业发展顾问团”,将区劳动局、财政局、科工局、总工会等17家涉企职能部门纳入成员单位,一方面企业反映问题可由社区直接联系成员单位,避免企业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建立“服务周”活动,顾问团成员单位定期轮流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现场办公、现场指导,并每年针对企业和员工普遍关心的有关政策法规等热点问题,定期不定期举办不同层面的政策说明会及各类培训讲座,效果较好。二是搭建企企桥梁,我们原来园区好多企业之间都互不往来,为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信息、产品、引资、管理等方面的链接交流,我们成立了“企业联合会”,每月组织企业间开展一次互访交流,每季在不同的行业间举办技术比武,每年开展一次产品展销,进一步提高园区企业的集聚力和依存度。(象东盛公司和威骏模具,两家厂房距离不到500米,却不知道对方生产的产品是什么,企业联合会成立后,我们有一次组织企业到东盛公司去参观学习,威骏模具才发现原来自己从香港购买的配件其实是东盛公司生产的,而且价格相差了十倍。)通过企业联合会的平台,充分整合了企业间的有效资源,也使企业间从原来无声无息“单兵作战”到现在“抱团应对”有声有色。三是搭建员工桥梁,我们按照群体层次、兴趣爱好、资源集聚等三个层面,为不同的员工搭建不同的平台,使更多的职工由社会人变为组织人,由原来的管理对象变为管理者。比如我们成立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和女企业家联谊会,搭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桥梁;成立少数民族联谊会、青年联谊会等,搭建特殊需求群体之间的桥梁;成立志愿者服务站、大港外语翻译服务组等,搭建企业中层及一线员工之间的桥梁。我们通过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引导更多的企业员工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二)强化人才服务。为进一步强化区域内的人才开发服务工作,我们由党委牵头,在区人事局的支持下,于08年8月成立了大港人才服务站,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利的人才支撑。重点是抓好职工教育和用工招聘。
一是加强职工教育。我们一方面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台湾建峰管理学院、北京大学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成立大港人讲师团,解决好师资的问题;另一方面针对企业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员工的文化层次不同、实际需求不同等特点,分类施教,以灵活多样的宣教方式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根据好多企业反映的“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员工忠诚度不够,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人才服务站重点推行了素质联推三工程。1、实施“两创工程”,开展大练兵行动。我们把提高员工素质与为企业培养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发动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创业、立足发展创新”。每年组织员工开展大规模的技能练兵、技术比武、师徒传帮带活动,以赛代训;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建议”三小竞赛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三新推广活动,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活力和创新精神,以“有为”谋取“有位”。(如我们08年由龙星党支部牵头,在物流企业中开展了“无差错员工竞赛”这一项目,使物流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逆势发展,行业平均差错率下降了59%,其中龙星物流公司由于差错率低,年标箱08年反而创历史新高。)2、实施“两塑工程”,开展大献计行动。我们以诚信、敬业、共存为理念,以党员为主体在企业中广泛开展“职工塑忠诚,企业塑诚信”大讨论、大献计活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同塑忠诚。(如在企业内开展“我为安全找隐患,我为节约出计策,我为增效献智慧”三为活动。宁波热电党总支针对园区内非公企业制度建设相对薄弱问题,主动牵头,对企业工程建设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资金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重要领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规范梳理,以自律、他律、律他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廉洁企业制度样本,并向园区企业进行推广,进一步促进企业员工诚信、廉洁、规范。威龙香精党支部面对企业二次创业战略大转型,提出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十余种,创造效益近千万。)3、实施“告别工程”,开展大体验行动。为深化和助推文明城市创建,我们针对园区上下班期间主要道路白色垃圾漫天飞这一问题,提出了万名职工“向不文明语言、不文明行为、不文明风气”大告别活动。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成立3200名文明使者,轮流在上下班期间按路段进行文明劝导,看见乱丢垃圾的温馨提醒,并开通QQ卫生门诊、短信文明专车、聚焦陋习镜头等载体,让更多的职工在体验中受教育,改陋习,优环境。三年来我们服务站共举办各类培训教育297场。
二是拓宽人才招聘渠道。链接企业人才供需信息,建立了企业人才信息库、人才信用库,通过建立网上助业超市,举办大港专场招聘会,组织企业赴外招聘,与高校对接合作等形式不断缓解企业用工荒等问题。由于我们人才服务站工作做得深,做得早,所以09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纷纷出现用工荒时,我们园区却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今年春节外来员工返回率除了个别小企业外基本上企业达到了95%以上。三年来我们共举办失业人员培训14期,通过人才服务站帮助2500人实现再就业。
(三)丰富企业文化。在企业服务中,我们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文化育人凝心,稳定队伍。但是好多企业没有这么多的文艺人才,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排练节目,更难以单独组织一场大型文艺晚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整合园区文艺骨干,成立了“大港人职工艺术团”,创作了许多贴近企业和员工的草根作品,他们自编自演,轮流走进企业巡演,为员工送上丰富健康的文化大餐。目前艺术团已经走进企业25场,成为员工最受欢迎的服务项目之一。除了职工艺术团这个草根组织外,发挥企业间“葡萄串”效应也尤为重要,所以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企业中开展“企业文化俱乐部”创建活动,对企业成立的编辑社、策划组、文学社等社团组织,每年通过交流联赛、专业培训、顾问辅导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队伍的艺术水平和文化档次。精心策划社区一节(职工文化节)一会(职工运动会),有效推进企业文化“五个一”工程,使宣传育人工作更多的从文件走向文艺,从会场走向广场,从被动走向参与。其次我们针对青年职工找对象难的需求,成立“大港之约青年联谊会”,精心策划“企企联谊、结缘谈心、浪漫之旅、集体婚礼”为主题的四步曲交友活动,为园区男女青年牵线搭桥做红娘。
(四)打造平安工程。为了更好地做到“小纠纷不出企业,大纠纷不出社区”,社区以创建“平安企业”为抓手,建立健全社区信息报送网络、信息预警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使社区从原来被动的调教矛盾到现在主动的化解矛盾。我们一方面将工业园区划分七个片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每个片区由一名社工垂直包片联络,按七个片区建立了民意监测点,对片区规模以上、力量较强的54家企业中成立了企业和谐促进会分会;对基础力量薄弱、规模较小的企业,整合资源,按七个片区建立了7个和谐促进会联合分会,下设和谐促进小组328个、一线信息员3200名。联络员、监测员、信息员等平时畅通信息,使社区能在第一时间内及时了解企业发生的新情况,收集各种苗头性、不稳定信息,并做到各项工作及时预警,提早介入,萌芽解决。另一方面社区建立工作例会制和代表提案制,每季度定期召开各块工作例会,例会中提前一个月通知各代表提交议案,及时收集汇总代表提议的意见和问题,并将每次会议议事主题、上季落实情况通报反馈企业,确保服务工作常态化。其次指导企业畅通维权渠道,规范企业职代会运作程序,有效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如怡人玩具、美博等公司设立了总经理接待日、职工意见箱、员工谈心室、网上论坛等,为员工提供更畅通的利益诉求途径。三年来,园区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也无严重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年来,我们社区在党委的领导下,通过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社会管理的创新,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社区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区域化社会管理新格局,使区域内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各类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各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各类群体得到有效凝聚,基层企业职工满意度逐年提高,园区党建、经济、社会事务等发展水平实现了整体提升。社区也先后获得“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职工书屋”、“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中组部、中宣部、国家计生委、国家民委等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莅临社区考察指导。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