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超能力 提高竞争力 TEL:4006-023-060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益资讯 > 6S管理 >
中国企业推行5S管理的难点
来源/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1日 阅读次数:

  5S管理能够在日本的诸多企业中获得成功,这也是5S管理能够名噪一时的重要原因,进而将其推广到世界各地,同时也被许多国家的企业借鉴和应用,对于中国来说,从改革开放依赖,由于受到日韩企业的影响,中国也随即引入5S管理活动,甚至不惜花费诸多的金钱和精力在5S管理推行之上,而在这批推行5S管理的企业中也有一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和韩日企业相比,其中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而5S管理的推行在进入中国后也遇到了一些难题,这也是导致很多企业推行5S管理并未取得良效的重要原因。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这些原因。

中国企业推行5S管理的难点

  一、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

  1、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一种很深的等级观念。在韩式企业里经常看到课长和全体下属一起搞整理、整顿,甚至于一起打扫卫生、清理天花板。而在中国的企业里,这样的场景几乎没有,干部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领导,而5S管理是下属的事情,领导只要指挥一下,检查一下就可以了,一般很少做到率先垂范。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和各级干部亲自整理整顿,每天扫除、清理工作台,全企业上下推行5S管理定会蔚然成风,这样的企业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2、中国人和其他所有的民族一样,具有“懒惰的优点”。日本人“懒惰的优点”是找寻最便捷的做事方法,比如将生产线上使用的工具用绳子吊着,工作完成后,工具就直接归回原位,直接就整顿好了,更进一步讲,日本人的懒是为了日后的“不懒”,每天5S管理,不断改善,生产就会越来越顺畅,遭遇生产线停线的次数就会不断减少。中国人“懒惰的优点”导致规定每天打扫五次,三天后实际上每天打扫次数只有三次,缩减为三次,是自作主张的结果,现场出现问题的频次一点也不会下降。

  3、中国员工对上级领导有一种很深的对立情结。在公共汽车上,在大街上,经常看到中国的企业员工谈论自己的上级领导布置工作的不公,或者抱怨自己没有很好的完成工作而遭到上司的批评和指责。认识不到自己的差距,还不停的抱怨,这种对立情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如不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能在企业中形成阻碍,甚至影响5S管理的推行。

  二、中国企业在推行机制中存在诸多的缺陷

  国内企业为了推行5S管理,通常会建立一套班子:推行委员会和推行办公室。推行委员会一般由企业高级管理层组成,主要负责为5S管理推行提供资源和过程评价、指导。推行办公室是5S管理的重要推行机构,一般由企业的5S管理精英和各组织单元的推行人组成,该机构主要负责5S管理的具体操作和执行,包括策划、组织、控制、协调等。

  企业建立了一套推行5S管理的班子,短期内企业的内部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可以说是立竿见影,但时间一长,现场又恢复到以前杂乱无章的局面。这种局面的恢复通常是由于推行机制的不完备造成的,具体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激励机制不完善。从事5S管理推行的人员初期热情比较高,5S管理推行比较到位,但是因激励机制不完善,也就是后续的给养没有跟上。5S管理最基本的一个技能就是评比检查,评比检查的目的就是褒好贬次,在很多企业中没有检查评比,或者有检查评比,但是没有奖惩,结果就是5S管理的推行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各组织单元的5S管理推行人一般为兼职,没有激励机制,就相当于煮水无薪,后期当然就会造成5S管理的推行不力。

  2、是新员工5S管理培训不足。目前各企业普遍出现人力资源流失的现象。新的人员补充进来之后,企业没有相应开展5S管理相关技能的培训。新的人员进入班组后,班组长的教育一般也不包括上述应该培训的内容,5S管理技能缺失,最终表现的结果就是生产现场和仓库现场的现状每况愈下。

  3、是5S管理的日常组织运作形式不明确。一个5S管理推行成功的企业的日常组织运作形式如下:

  5S管理推行办公室定期召开例会,对各个组织单元的5S管理推行状况进行评价,明确下一时间周期的工作任务;每月针对现场的改善活动组织发布、评比奖励、表彰,鼓励一线员工的改善热情;新进员工的5S管理培训与考核;每周的5S管理检查评比;每年进行一次5S管理成果的评比。

  总结以上5S管理推行失败的原因,认为:中国本土企业应立足于企业的实际,借鉴日韩企业推行5S管理的成功经验,规避以上问题,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推行机制,把5S管理坚持不懈的推行下去,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从诸多的失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企业想要成功的推行5S管理活动就必须立足企业的实际情况之上,并刚从中借鉴日韩企业5S管理推行的相关成功经验,从而制定出适合企业本身的5S管理推行活动,只有这样企业坚持不谢的将5S管理活动推行下去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5S咨询 6S咨询 7S咨询 5S管理咨询 6S管理咨询
7S管理咨询 5S现场管理咨询 6S现场管理咨询 7S现场管理咨询 5S咨询公司
6S咨询公司 7S咨询公司 5S管理咨询公司 6S管理咨询公司 7S管理咨询公司
5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6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7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5S培训 6S培训
7S培训 5S管理培训 6S管理培训 7S管理培训 5S现场管理培训
6S现场管理培训 7S现场管理培训 5S培训公司 6S培训公司 7S培训公司
5S管理培训公司 6S管理培训公司 7S管理培训公司 5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6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 张老师
  • 王老师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