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精益文化融入企业和员工的血液
来源/作者: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0日 阅读次数:次
精益生产模式是全球制造业的典范。作为南车集团精益生产推广试点单位,我们早在2006年就提出“精益生产、精细管理”的“两精”管理理念,今年4月初,又在爱波瑞公司的辅导下全面启动了精益生产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公司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更可喜的是我们在推行精益生产过程中培育和打造的精益文化逐步被员工理解和接受,正逐渐形成公司的精益文化。
更新理念,为新文化的形成奠定思想基础
精益生产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丰田汽车公司创制。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改善和消除生产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达到彻底降低成本的目的。它提出的准时化生产(JIT)改变了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工业的飞速发展,并被称为“改造世界的机器”。那么如何把这理念融入到企业和员工的“血液”里?
我们理解精益生产是企业的治理方法,也是一种思维的方法,做事情的方法。但不仅仅限于生产制造环节,而是整个公司员工的思维方式,做事方法,每人每天行为方式都要改变。在实施推进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形成并建设企业的精益文化,必将对精益生产有着持久的推进力。那么,我们要建设的、让员工理解和接受的精益文化内涵是什么呢?
“贴近客户,善待员工,低成本,零缺陷”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文化。为了能使员工直观地理解精益生产文化内涵,我们在精益生产的初期提出:“要用造小汽车的理念来生产铁路货车”即是实现零部件互换,杜绝在生产中粗放式的加工理念,通过制造标准化引导员工树立精益生产理念。随着精益生产的不断推进,许多旧的管理模式制约了精益生产,我们又针对管理部门提出“改善无限”的精益文化。就这样我们通过这些浅显的、较为直观文化理念引导员工理解并接受精益文化。
为了使员工进一步理解精细文化,公司运用了各种宣传教育方法宣传精细文化理念,形成推行“精细管理、精益制造”的良好氛围,使精细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各单位结合4.18大提速、安全质量大讨论、“三保”专题教育和降本增效等活动和本单位工作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将“精细管理”与日常工作紧密融合,“精益制造”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公司编辑发行了《精细管理、精益制造学习读本》,发放到各单位和广大员工手中;组织开展了以“我与精细管理,精益制造”主题征文活动;召开了定额管理精细化研讨会,探讨实现定额管理精细化的有效途径;各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表各种稿件100多篇,对公司为什么要推行“两精”理念,实现“两精”我们应该怎么做,做什么等进行集中报道,强化了各级管理者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和广大员工精益制造的理念,引领全体员工牢固树立了精益求精工作、做产品是企业之本、个人从业之本的观念和信念,使以精益求精、严细周密、精品精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为核心的精细文化真正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精益文化的培育要做好三个结合
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根植于适应它的土壤里才具有生命力,否则它仅仅是一个标签或是一种幌子。如果忽视这一点,单纯引入具体的工具以求速胜,则往往容易导致失败。为了使引入的精益文化要有眉山特色,也就是真正能够为广大员工所接受,使精益文化成为员工“血液”的一部分,彻底杜绝象搞一种活动,新鲜劲过了又恢复老样子,我们在培育精益文化中特别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
首先是结合企业自身的人文环境和特点来推广和吸收精益文化。在日本,一个员工一旦进入某个公司,基本就是终身服务于这个公司,他们对他所服务的企业忠诚度是很高的,他比较容易认同公司的文化和制度,会当成一种习惯来对待,因此精益生产的理念在这样的企业容易得到一致的认识,实施和贯彻推行也相对顺利。我们眉山公司地处偏远山区,在建厂四十多年的历史里,我们荣获了“金马奖”、“国家一级企业”等称号,培育了不少优良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沉积了一些落后的习惯思维。我们有着能打硬仗的员工队伍,能吃苦耐劳,同时也存在自我满足、不思进取的意识,这些意识对新的管理理念和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抵触,对精益文化的推广不利。为此,我们结合企业面临的形势让员工理解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的必要性。近几年,铁道部对铁路货车制造相继提出:取消辅修、延长厂修周期及制造厂家对产品质量终身负责制等等。通过对形势的分析,让员工认识货车制造企业必须实施精益制造,以更高的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要,才是应对市场竞争的唯一出路。引导全体员工竖立全新的精益制造理念,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制造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满足用户。为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我们在第八次党代会上就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奋斗目标,引导员工关注企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让员工认识企业只有实行精益生产才能发展,企业发展了员工才有生存的空间,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以此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度。
其次是培育精益文化要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完善公司管理机制、制度。精益生产能否持续深入开展下去是和员工参与热情分不开,而这热情就是文化,也就是精益文化能否真正融入到企业和员工的“血液”里是精益生产的核心动力。员工是参与精益生产主体,在推行精益生产中能让员工切身体会到通过精益生产提高了效率、保障了质量,他的收入也得到相应的增加,这样员工一定会主动接受精益生产。因此我们在精益生产中摸索出好的做法要及时形成制度,并规划到相应的管理部门,成为他们日常管理的内容,从制度上约束管理部门参与到精益生产的日常管理中,促进形成全员参与精益生产的氛围。公司技术、生产、安全、质量管理等部门先后修订完善近万条管理细则,这些措施的实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和赢利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从正面引导、约束员工行为,改变员工的行为习惯。公司还出台“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多项激励措施,激发员工参与精益生产。公司工会还开展“三保一增”等形式的劳动竞赛,各基层单位围绕精益生产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引导员工开展精细文化实践活动。企业文化部深入开展了季评“质量金牌”、两年一评“质量明星”的评选表彰活动,铸钢车间等单位设立了质量曝光台,机械车间实行了质量追踪制和内部工序质量赔偿制,制动机公司试行了质量工资制…….这一系列措施和活动的施行,大大提高了广大员工的精益求精干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为打造精益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最后培育精益文化要与做好精益生产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在推进精益生产中要针对员工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做好思想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员工的心态和动向,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抓住员工对精益生产上存在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解惑释疑,化解矛盾,确保改革精益生产的顺利实施。要紧密围绕精益生产,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益生产的双向渗透和互相促进。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用感情动人心,用保障稳人心,用解困定人心,用真情换人心, 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相结合,稳定员工队伍。
精益文化的推广也要不断完善
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螺旋式上升的,精益文化的推广也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在推行精益生产中曾遇到“迷茫期”:一些问题知道原因就是推行不下去,一些看是简单的问题反复出现。怎样才能拨开迷雾呢?公司上下朝着既定的目标一点一滴地把精益生产向前推进,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精益文化的内涵、推广方式也在进行着不断改善以适应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需要。
为了鼓舞员工士气,我们在广大员工中积极倡导:积极主动、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思想,并挖掘企业在这两种精神的激励下战胜的种种困难,以鼓舞员工战胜精益生产面临的暂时困难。近几年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困难,公司上下就是凭着想事、干事、成事的良好氛围,主动思考,奋发进取,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完成任务,推动企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对不同时期全体员工表现出的这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超越,敢于竞争的精神进行了大力的宣扬和肯定,公司各宣传媒体也对近年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涌现出的想事、干事、成事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组织开展了“继承优良传统,推进企业新的发展”专题研讨活动,对这些优良的文化要素进行了总结梳理,使以想事、干事、成事为核心的积极主动,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在全体员工中引起了强烈共鸣,鼓舞全体员工以百倍的信心面对精益生产。通过引导领导干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反馈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广大技管人员和生产操作工人积极工作,认真负责的思想得到持续强化,在工作中主动服务、负重争先、攻艰克难,勇创佳绩成为自觉、普遍的意识和行为,为在精益生产中攻坚克难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还鼓励员工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思想,在精益生产中公司和各单位都对创新活动进行了认真总结,推广创新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评选表彰创新成果及先进人物,使创新观念逐步变成了广大员工在生产经营中的自觉行动。公司企业文化部采取制作电视专题片、开辟专栏、专版等方式,大张旗鼓对各方面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大胆突破、锐意创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树立创新观念,
精益文化是公司推进精益生产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文化组成的一个关键部分。建设适合自己的精益文化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打造精益文化中只有突出企业的个性特色,对原有的企业理念进行整合和提炼,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活力和张力为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源源不断的文化推力。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更新理念,为新文化的形成奠定思想基础
精益生产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丰田汽车公司创制。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改善和消除生产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达到彻底降低成本的目的。它提出的准时化生产(JIT)改变了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工业的飞速发展,并被称为“改造世界的机器”。那么如何把这理念融入到企业和员工的“血液”里?
我们理解精益生产是企业的治理方法,也是一种思维的方法,做事情的方法。但不仅仅限于生产制造环节,而是整个公司员工的思维方式,做事方法,每人每天行为方式都要改变。在实施推进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形成并建设企业的精益文化,必将对精益生产有着持久的推进力。那么,我们要建设的、让员工理解和接受的精益文化内涵是什么呢?
“贴近客户,善待员工,低成本,零缺陷”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文化。为了能使员工直观地理解精益生产文化内涵,我们在精益生产的初期提出:“要用造小汽车的理念来生产铁路货车”即是实现零部件互换,杜绝在生产中粗放式的加工理念,通过制造标准化引导员工树立精益生产理念。随着精益生产的不断推进,许多旧的管理模式制约了精益生产,我们又针对管理部门提出“改善无限”的精益文化。就这样我们通过这些浅显的、较为直观文化理念引导员工理解并接受精益文化。
为了使员工进一步理解精细文化,公司运用了各种宣传教育方法宣传精细文化理念,形成推行“精细管理、精益制造”的良好氛围,使精细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各单位结合4.18大提速、安全质量大讨论、“三保”专题教育和降本增效等活动和本单位工作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将“精细管理”与日常工作紧密融合,“精益制造”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公司编辑发行了《精细管理、精益制造学习读本》,发放到各单位和广大员工手中;组织开展了以“我与精细管理,精益制造”主题征文活动;召开了定额管理精细化研讨会,探讨实现定额管理精细化的有效途径;各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表各种稿件100多篇,对公司为什么要推行“两精”理念,实现“两精”我们应该怎么做,做什么等进行集中报道,强化了各级管理者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和广大员工精益制造的理念,引领全体员工牢固树立了精益求精工作、做产品是企业之本、个人从业之本的观念和信念,使以精益求精、严细周密、精品精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为核心的精细文化真正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精益文化的培育要做好三个结合
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根植于适应它的土壤里才具有生命力,否则它仅仅是一个标签或是一种幌子。如果忽视这一点,单纯引入具体的工具以求速胜,则往往容易导致失败。为了使引入的精益文化要有眉山特色,也就是真正能够为广大员工所接受,使精益文化成为员工“血液”的一部分,彻底杜绝象搞一种活动,新鲜劲过了又恢复老样子,我们在培育精益文化中特别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
首先是结合企业自身的人文环境和特点来推广和吸收精益文化。在日本,一个员工一旦进入某个公司,基本就是终身服务于这个公司,他们对他所服务的企业忠诚度是很高的,他比较容易认同公司的文化和制度,会当成一种习惯来对待,因此精益生产的理念在这样的企业容易得到一致的认识,实施和贯彻推行也相对顺利。我们眉山公司地处偏远山区,在建厂四十多年的历史里,我们荣获了“金马奖”、“国家一级企业”等称号,培育了不少优良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沉积了一些落后的习惯思维。我们有着能打硬仗的员工队伍,能吃苦耐劳,同时也存在自我满足、不思进取的意识,这些意识对新的管理理念和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抵触,对精益文化的推广不利。为此,我们结合企业面临的形势让员工理解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的必要性。近几年,铁道部对铁路货车制造相继提出:取消辅修、延长厂修周期及制造厂家对产品质量终身负责制等等。通过对形势的分析,让员工认识货车制造企业必须实施精益制造,以更高的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要,才是应对市场竞争的唯一出路。引导全体员工竖立全新的精益制造理念,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制造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满足用户。为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我们在第八次党代会上就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奋斗目标,引导员工关注企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让员工认识企业只有实行精益生产才能发展,企业发展了员工才有生存的空间,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以此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度。
其次是培育精益文化要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完善公司管理机制、制度。精益生产能否持续深入开展下去是和员工参与热情分不开,而这热情就是文化,也就是精益文化能否真正融入到企业和员工的“血液”里是精益生产的核心动力。员工是参与精益生产主体,在推行精益生产中能让员工切身体会到通过精益生产提高了效率、保障了质量,他的收入也得到相应的增加,这样员工一定会主动接受精益生产。因此我们在精益生产中摸索出好的做法要及时形成制度,并规划到相应的管理部门,成为他们日常管理的内容,从制度上约束管理部门参与到精益生产的日常管理中,促进形成全员参与精益生产的氛围。公司技术、生产、安全、质量管理等部门先后修订完善近万条管理细则,这些措施的实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和赢利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从正面引导、约束员工行为,改变员工的行为习惯。公司还出台“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多项激励措施,激发员工参与精益生产。公司工会还开展“三保一增”等形式的劳动竞赛,各基层单位围绕精益生产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引导员工开展精细文化实践活动。企业文化部深入开展了季评“质量金牌”、两年一评“质量明星”的评选表彰活动,铸钢车间等单位设立了质量曝光台,机械车间实行了质量追踪制和内部工序质量赔偿制,制动机公司试行了质量工资制…….这一系列措施和活动的施行,大大提高了广大员工的精益求精干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为打造精益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最后培育精益文化要与做好精益生产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在推进精益生产中要针对员工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做好思想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员工的心态和动向,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抓住员工对精益生产上存在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解惑释疑,化解矛盾,确保改革精益生产的顺利实施。要紧密围绕精益生产,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益生产的双向渗透和互相促进。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用感情动人心,用保障稳人心,用解困定人心,用真情换人心, 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相结合,稳定员工队伍。
精益文化的推广也要不断完善
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螺旋式上升的,精益文化的推广也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在推行精益生产中曾遇到“迷茫期”:一些问题知道原因就是推行不下去,一些看是简单的问题反复出现。怎样才能拨开迷雾呢?公司上下朝着既定的目标一点一滴地把精益生产向前推进,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精益文化的内涵、推广方式也在进行着不断改善以适应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需要。
为了鼓舞员工士气,我们在广大员工中积极倡导:积极主动、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思想,并挖掘企业在这两种精神的激励下战胜的种种困难,以鼓舞员工战胜精益生产面临的暂时困难。近几年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困难,公司上下就是凭着想事、干事、成事的良好氛围,主动思考,奋发进取,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完成任务,推动企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对不同时期全体员工表现出的这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超越,敢于竞争的精神进行了大力的宣扬和肯定,公司各宣传媒体也对近年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涌现出的想事、干事、成事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组织开展了“继承优良传统,推进企业新的发展”专题研讨活动,对这些优良的文化要素进行了总结梳理,使以想事、干事、成事为核心的积极主动,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在全体员工中引起了强烈共鸣,鼓舞全体员工以百倍的信心面对精益生产。通过引导领导干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反馈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广大技管人员和生产操作工人积极工作,认真负责的思想得到持续强化,在工作中主动服务、负重争先、攻艰克难,勇创佳绩成为自觉、普遍的意识和行为,为在精益生产中攻坚克难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还鼓励员工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思想,在精益生产中公司和各单位都对创新活动进行了认真总结,推广创新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评选表彰创新成果及先进人物,使创新观念逐步变成了广大员工在生产经营中的自觉行动。公司企业文化部采取制作电视专题片、开辟专栏、专版等方式,大张旗鼓对各方面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大胆突破、锐意创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树立创新观念,
精益文化是公司推进精益生产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文化组成的一个关键部分。建设适合自己的精益文化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打造精益文化中只有突出企业的个性特色,对原有的企业理念进行整合和提炼,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活力和张力为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源源不断的文化推力。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