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TPM全员设备维修
来源/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0日 阅读次数:次
日本的全员设备维修(简称TPM)是从50年代起,在引进美国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体系的基础上,吸引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理论,并结合本国国情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TPM的含义
日本设备工程协会对全员生产维修所所下的定义是:
①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的;
②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系统,确保寿命周期内无公害、无污染、安全生产;
③逐步设备的规划、使用和维修等所有部门;
④从企业领导到生产一线工人全体参加;
⑤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
全员生产维修追求的目标是“三全”,即全效率——把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全系统——建立起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更新直至报废的设备一生为对象的预防维修(PM)系统,并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全员——凡涉及设备一生全过程所有部门以及这些部门的有关人员,包括企业最高领导和第一线生产工人都要参加到TPM系统中来。
全员生产维修虽是日本式的设备综合工程学,但它有自身的特点:
(1)重视人员的作用,重视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教育以及多能工发培训;
(2)强调操作者自主维修设备,广泛开展5S(整顿、整理、清洁、清扫、素养)活动,通过小组自主管理,完成预定目标;
(3)侧重生产现场的设备维修管理;
(4)坚持预防为主,重视润滑工作,突出重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5)重视并广泛开展设备点检工作,从实际出发,开展计划修理工作;
(6)开展设备的故障修理、计划修理工作;
(7)讲究维修效果,重视老旧设备的改造;
(8)确保全员生产维修的推进程序。自全员生产维修推广以来,发展迅速,效果显著。在日本,全员生产维修的普及率以到65%左右,使很多企业的设备维修费用降低50%左右,设备开动率提高50%左右,并逐渐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已有许多国家引进、研究TPM的管理制度。
二、TPM的发展现状
(1)全员生产维修的目标是“通过改善人和设备的素质、改善企业素质”来实现的。机器化、自动化、柔性化等所谓工厂自动化(简称FA)的发展,必须培训适应FA时代要求的关键人员,即为自动化设备配备能手,应做到:
①操作人员要学会自主维修的本领;
②设计人员应提高维修机械电子设备的本领;
③设计制造人员使自动化设备不断接近“无维修设计”。
(2)为了在改善人的素质的同时改善的素质,要做到:
①靠改善现有设备的素质提高设备效率;
②把通过改善现有设备素质所取得的经验和信息收集起来,向设备的规划阶段反馈,以期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设计的改善。
(3)提高设备效率从加强设备现场管理的角度提出设备效率,是指如何从时间和质量两方面掌握设备的开动状态,增加能够创造价值的时间和提高产品的产量。其手有:从时间上增加设备的开动时间,即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从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即通过减少废次品来增加合格的数量。提高设备效率的最终目标的如何充分发挥和保持设备的固有能力,即维持人——机的最佳状态——极限状态,也就是“是故障为零,使废次品为零”的人——机极限状态。在全员生产维修中,不是仅仅以故障为对象,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与设备效率有关的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等所有因素,来提高设备效率,可用下式来表示:设备效率=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式中时间开动率=(负荷时间-停机时间)×负荷时间性能开动率=净开动率×速度开动率净开动率=产量×实际加工节拍/(负荷时间-停机时间)速度开动率=理论加工节拍/实际加工节拍合格品率=合格品数量/投料数量
(4)推行质量维修质量维修就是为了确保产品加工件的完全合格,为此必须树立保持设备完好这一基本观念。首先规定不产生质量不良的设备条件,然后对这些条件进行点检和测定。通过确认这些确定值在标准值之内预防质量不良,通过观察测定值的变化预知发生质量不良的可能性并采取对策。
(5)开发自制专用设备
(6)进一步发展维修业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设备维修部门所处地位日益提高,随着设备自身质和量变化,设备维修技术也需有质的变革,要求设备维修能尽快有质的转变,所以认为,90年代日本的主导业是维修业.设备维修主要发展方向为:
①设备诊断技术将日益扩展,努力开发成本性能好的设备仪器,开发设备诊断技术的适用范围,准确预测零部件寿命,提高设备可靠性,向预防维修过渡;
②研究确定维修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
③推进计算机维修计划管理,提高维修管理水平;
④开发设备维修的新技术;
⑤以预防维修体制为基础,建立设备综合维修管理体系;
⑥进一步普及和推进TPM的思想和观点。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