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超能力 提高竞争力 TEL:4006-023-060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益资讯 > TPM管理 >
合肥卷烟厂全力打造“黄山”精品线
来源/作者:东方烟草报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4日 阅读次数:
  8月30日,“黄山”品牌发展座谈会召开后,针对国家局领导提出的要求以及与会代表提出的建议,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卷烟厂迅速展开了学习大讨论活动,各部门制标准、找差距、定措施,积极为品牌创业、精品线发展献计献策。
  合肥卷烟厂厂长程华良提出,当前全体合烟人要紧紧围绕“黄山”品牌第三次创业,以开明开放、务实创新的精神,打基础、强管理、调结构、促发展,在工作中“突出精、体现优、抓住严”。
  2012年是“黄山”品牌第三次创业的出征年。合烟全体干部职工以全面对接“黄山”精品线为契机,全力打造“技术一流、制造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素质一流、形象一流”的现代化卷烟工厂。
  打造特色工艺——突出“精”
  为系统研究、打造“有支撑、能感知、成体系”的“黄山”精品线特色加工工艺,9月初,合烟成立了厂级工艺研究组。研究组在工艺再造、物料混合、生产组织模式等方面勇于创新,全面应用精细化分组加工特色工艺的最新成果,力求打造出“设计简洁、加工轻柔、制造敏捷”的一流中式卷烟生产线,充分诠释“黄山”高端产品“焦甜香”的独特风格。
  合烟通过流程再造,打破传统金字塔式分级管理架构,建立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组织机构,采用集中工艺管理模式,实现各个工艺管理层次的有效沟通,使其具有较强的应变力和灵活性;进一步梳理标准,建立工艺管理协同机制,使各职能部门明确工艺职责和权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通过对产品、原料、工艺及控制特性的系统研究,逐步建立“黄山”精品线独特工艺管理模式。研究组将致力于使工艺管理突破传统生产制造过程的范畴,把产品生产周期各个阶段工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运营的高效低耗提供强有力保障。
  加强品控管理——体现“优”
  合烟人很清楚:只有产品质量达到高水平,才能为“黄山”品牌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为此,合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产品质量控制。
  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从流程上规范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梳理品质控制要点,围绕PDCA循环,制定各生产环节质量控制办法,检查改进机制,明确管控职责,形成内在品质、包装检验等一系列保障制度,确保产品生产过程完全受控。
  不断引入先进的六西格玛统计分析工具,积极构建SPC(统计过程控制)质量管理平台,由传统的“事后检验”向“事前预控”转变,搭建质量信息沟通机制。
  把提高过程控制精度和过程质量的稳定性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开展各项工艺测试和研究,不断优化工艺参数,建立符合“精品制造”的质量控制参数标准化体系,最终实现工序质量指标的稳定。
  继续以推行OPL(单点课程)为突破口,持续加强TPM(全员生产维修)管理。目前,“黄山”精品线已全面投产,高速卷烟机组也将陆续进场安装。企业将大力开展国外先进设备管理理念的引入和培训,充分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全面提升设备管理能力,真正实现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
  夯实管理基础——抓住“严”
  合烟以“基础管理、现场管理、班组建设、培训管理”四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全力推动各项管理迈上新台阶。
  在加强基础管理、增强创新动力方面,首先,围绕新线运行,优化调整业务流程,建立适应“黄山”精品线的制度标准体系,在车间等一线部门全面推广生产操作和生产服务标准化;其次,调整考核思路,进一步完善以业绩能力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再次,强化生产运作管理,在“计划排产调度、原辅材料配送、产品品质控制、设备维护保养、能源管控调度”等方面出台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生产顺畅有序;最后,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对创新成果的评审和应用,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现场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集合,是企业各项管理功能的“聚焦点”。合烟成立了现场综合管理评比小组,对各现场综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从安全、质量、工艺、设备、定制管理、基础管理方面制定检查标准,从亮丽、精准、专注三个角度推进现场管理有序开展。
  班组建设水平直接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基于此,合烟各车间通过规范班组制度、建设班组文化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班组基础管理能力,提高班组工作成效和品质。通过“建”,形成“人力牵头班组建设、企管牵头团队建设、各部门负责班组团队日常管理考核”的工作格局;通过“赛”,形成“比学赶帮超”良好风气,促进班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引”,即采取从技术、管理、文化等多维度组织交流讨论,引导班组创造性开展工作等多种方式,营造浓厚氛围,全面提升班组建设整体水平。
  实现“持续创新、争创一流”战略,关键在于提升全员综合胜任力。合烟在推进培训体系建设上,按照“横向分专业、纵向分层次”的原则,出台自主培训体系架构方案,着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内训师队伍,全力塑造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在畅通员工晋升渠道上,将评聘、晋升标准与个人绩效、课题研究、技术成果等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有活力、有激情、有创造”。同时,建立良性激励机制,引导员工由“要我提升”向“我要提升”转变。在培养后备力量上,以“考核员、内审员、安全员、内训师”等队伍为基础,建立员工多岗位锻炼培养机制,为企业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后备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5S咨询 6S咨询 7S咨询 5S管理咨询 6S管理咨询
7S管理咨询 5S现场管理咨询 6S现场管理咨询 7S现场管理咨询 5S咨询公司
6S咨询公司 7S咨询公司 5S管理咨询公司 6S管理咨询公司 7S管理咨询公司
5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6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7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5S培训 6S培训
7S培训 5S管理培训 6S管理培训 7S管理培训 5S现场管理培训
6S现场管理培训 7S现场管理培训 5S培训公司 6S培训公司 7S培训公司
5S管理培训公司 6S管理培训公司 7S管理培训公司 5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6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 张老师
  • 王老师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