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某公司TPM培训心得
来源/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阅读次数:次
公司的(TPM培训)对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讲解。让我了解到TPM的活动内容:1设备管理;2现场管理与改善;3全面改善;也就是说要我们全员参与的全面生产管理活动,效益最大化的活动。
TPM的实行要具备两大
5道防线的概念:1全员参与;2预防维修;3快速抢修;4确保安全;5持续创新。
看了这所谓的5道防线,更加证明了无论那种模式,实际只是一种虚式,而是需要我们真真的、坚持不懈的把它做实。设备工作,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无非是每一个搞设备的人都耳熟能详的那些东西:全员参与,维护重于维修,定人定机,预防维修……等等等等。
培训的第一个意义,我们平时都很忙,可能都忙得天昏地暗,很少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我们为什么那么忙,忙得是否有意义,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是穷于应付,还是忙得其所?
培训的第二个意义:既然获得了几天的寂静,我们就可以细细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想想是否在管理上需要更多地投入一些精力,去想一想解决那些在直接的故障之后一些更为根本的问题。
培训的第三个意义:象这位培训的老师这样,有多年的大型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其眼界自然开阔,可以启迪我们的思路。
5.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我想至少有如下一些思路和方法可供借鉴:
1关于全员维护:
5.1.1在公司,一个极其突出的现象就是:很大一部分操作工存在野蛮操作的现象,因为设备坏了总有人来修,而他们只需要坐在操作室里等待机修工告诉他们泵修好了就行。于是一些操作工养成了一种极其恶劣的心态,认为设备坏了与自己毫无关系。以电机为例,至少有1/3的故障来自于操作人员的责任心缺乏,断料是家常便饭,风机因此被烧坏没有几个操作工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这种状况的改变,需要我们设备的管理者花很大的心思,想办法去说服、教育,想办法推进一些激励措施,想办法动员起企业高层、中层的力量,想办法形成一种氛围,务求克服熟视无睹、久已成习的不良习惯,如此才是我们这些管理者需要用心着力的地方。
5.1.3设备部门,完全可以将这些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操作工瞄一眼、顺手就可以做到的事情,逐一筛选过滤,用目视化管理总结起来,形成看板,通过TPM培训、抽查、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等,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设备基础管理做好,做到位。
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所推行的工作,必须是简单、快捷、廉价、有效的。否则,推行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管理者的努力很快就淹没在基层员工的漠然当中。
重视备件管理来自于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备件的短缺会造成生产的停滞,这种停滞往往对于生产来说是必故障本身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备件的储备不合理,备得多了或者不恰当地备,又将造成资金的积压,那又是一种损失。
所以,对于设备管理人员而言,备件的管理工作往往是体现水平高低的一件重要方面。以至于我们常常会在某种程度上把是否能够把备件备好,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把“是否会报采购计划”当成一个设备人员是否成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备件的采购,我们要在需求和成本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是不容易的,我以为在这方面理论毫无作为。实际上我们只能根据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去寻找所谓的“两化三最”:标准化、国产化,库存最低、种类最少、保障最大。
事实上,作为一个设备管理人员,他会本能地首先选择保障最大化,于是往往造成了成本的迅速增加。对此,培训的老师列举了一些案例提出了他改善此种状况的心得,而这些心得,也是本次TPM培训的精髓之所在。
管理者应珍惜每一次对大型设备“开膛破肚”的机会,利用设备解体的机会,把设备内部的配件型号规格、尺寸等参数弄清楚。
对于频繁采购的备件,对于费用消耗极大的备件,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挖掘出该配件消耗大的根本原因。如此就可以找到设备改进的重大突破口。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
要从“同样的故障重复发生、同样的位置故障频发、同一部件平凡损坏”的现象中,避免简单的更换恢复,而是要敢于质疑、挑战常规,反复多问几个为什么,坚决追查根本原因,力争把大活变为小活。而设备工作的创新,设备工作的成效,设备工作的艺术与魅力,也将在这里达到充分的展现。
1.关于模式,我很认同该老师讲的一种观念:无论那种模式,实际上都是须要人从端正态度、心态、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从而对设备管理理念与实行方法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进而改变人的行为与素质。如果只重于形式必将形成一种虚态,设备工作都是硬碰硬的,干设备的人应该实实在在地做一些实际的工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理念结合实际在基层中去调研,进而来改变设备运行和维护的水平,达到所谓的四化:“生产保障最大化,运行成本最低化,安全风险最小化,创新增值常态化。”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TPM的实行要具备两大
5道防线的概念:1全员参与;2预防维修;3快速抢修;4确保安全;5持续创新。
看了这所谓的5道防线,更加证明了无论那种模式,实际只是一种虚式,而是需要我们真真的、坚持不懈的把它做实。设备工作,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无非是每一个搞设备的人都耳熟能详的那些东西:全员参与,维护重于维修,定人定机,预防维修……等等等等。
培训的第一个意义,我们平时都很忙,可能都忙得天昏地暗,很少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我们为什么那么忙,忙得是否有意义,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是穷于应付,还是忙得其所?
培训的第二个意义:既然获得了几天的寂静,我们就可以细细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想想是否在管理上需要更多地投入一些精力,去想一想解决那些在直接的故障之后一些更为根本的问题。
培训的第三个意义:象这位培训的老师这样,有多年的大型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其眼界自然开阔,可以启迪我们的思路。
5.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我想至少有如下一些思路和方法可供借鉴:
1关于全员维护:
5.1.1在公司,一个极其突出的现象就是:很大一部分操作工存在野蛮操作的现象,因为设备坏了总有人来修,而他们只需要坐在操作室里等待机修工告诉他们泵修好了就行。于是一些操作工养成了一种极其恶劣的心态,认为设备坏了与自己毫无关系。以电机为例,至少有1/3的故障来自于操作人员的责任心缺乏,断料是家常便饭,风机因此被烧坏没有几个操作工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这种状况的改变,需要我们设备的管理者花很大的心思,想办法去说服、教育,想办法推进一些激励措施,想办法动员起企业高层、中层的力量,想办法形成一种氛围,务求克服熟视无睹、久已成习的不良习惯,如此才是我们这些管理者需要用心着力的地方。
5.1.3设备部门,完全可以将这些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操作工瞄一眼、顺手就可以做到的事情,逐一筛选过滤,用目视化管理总结起来,形成看板,通过TPM培训、抽查、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等,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设备基础管理做好,做到位。
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所推行的工作,必须是简单、快捷、廉价、有效的。否则,推行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管理者的努力很快就淹没在基层员工的漠然当中。
重视备件管理来自于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备件的短缺会造成生产的停滞,这种停滞往往对于生产来说是必故障本身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备件的储备不合理,备得多了或者不恰当地备,又将造成资金的积压,那又是一种损失。
所以,对于设备管理人员而言,备件的管理工作往往是体现水平高低的一件重要方面。以至于我们常常会在某种程度上把是否能够把备件备好,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把“是否会报采购计划”当成一个设备人员是否成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备件的采购,我们要在需求和成本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是不容易的,我以为在这方面理论毫无作为。实际上我们只能根据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去寻找所谓的“两化三最”:标准化、国产化,库存最低、种类最少、保障最大。
事实上,作为一个设备管理人员,他会本能地首先选择保障最大化,于是往往造成了成本的迅速增加。对此,培训的老师列举了一些案例提出了他改善此种状况的心得,而这些心得,也是本次TPM培训的精髓之所在。
管理者应珍惜每一次对大型设备“开膛破肚”的机会,利用设备解体的机会,把设备内部的配件型号规格、尺寸等参数弄清楚。
对于频繁采购的备件,对于费用消耗极大的备件,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挖掘出该配件消耗大的根本原因。如此就可以找到设备改进的重大突破口。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
要从“同样的故障重复发生、同样的位置故障频发、同一部件平凡损坏”的现象中,避免简单的更换恢复,而是要敢于质疑、挑战常规,反复多问几个为什么,坚决追查根本原因,力争把大活变为小活。而设备工作的创新,设备工作的成效,设备工作的艺术与魅力,也将在这里达到充分的展现。
1.关于模式,我很认同该老师讲的一种观念:无论那种模式,实际上都是须要人从端正态度、心态、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从而对设备管理理念与实行方法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进而改变人的行为与素质。如果只重于形式必将形成一种虚态,设备工作都是硬碰硬的,干设备的人应该实实在在地做一些实际的工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理念结合实际在基层中去调研,进而来改变设备运行和维护的水平,达到所谓的四化:“生产保障最大化,运行成本最低化,安全风险最小化,创新增值常态化。”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