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超能力 提高竞争力 TEL:4006-023-060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益知识 > TPM管理 >
对生产管理的认识
来源/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1日 阅读次数:
  作为一个生产型企业的生产管理者,面对的是整个生产系统的管理,也是生产型企业的一个全面管理的内容,不是为了生产而管理生产,他主要是对人、物及财的投入,计划、标准、信息的输入,经过制造过程,输出产品;同时利用信息的反馈对整个生产过程实行有效控制;在生产的5大要素方面,运用针对不同企业而使用各种不同的管理手段,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不论任何的企业,最终的目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现在的条件下,不是提高价格,也不是通过其他的手段来获得高利益的,现代的企业,是在服务上占领市场,是在管理中出效益。生产管理就是直接的产生效益的地方。
  生产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管理模式是不相同的。对具体企业而言,管理模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也就是说,对具体企业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衡量标准,就是资源组合上“公平与效率”。不能为生产而单纯的管理生产,而是把企业的组织系统、指挥系统、检查系统、信息系统、激励系统、决策系统等有机的结合,在生产管理中,价值流是决定利益主要因素,在发挥员工积极能动性的同时,要注意几个大的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进行生产过程的组织,用切实可行的物料控制手段,最大限度的降低原材料的占用以及物流的成本;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绩效、定额、定时、沟通等手段,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理顺横向、纵向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第二要对生产能力进行比较实际的核算,只有掌握了实际的生产能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潜力,同时也对主生产计划(MPS)的平衡,生产的节奏,均衡的生产,消除瓶颈工序,物料的需求及人员的调配、各环节信息的及时沟通,都可以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第三生主生产计划(MPS)的编制。包含三至五年的计划,本年度的计划,季度的计划,月度计划。当然这个计划的滚动的,是变动的。但是月度计划的锁定的,可以通过排产,微调产出的计划。
  第四生产作业计划,也是产出计划、生产控制计划。可以做3—7天的滚动排产计划,但3天内是锁定的,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各种投入,以订货的方式(在企业内部也可以使用内部订单式),在正确的时间生产正确数量的产品的准时化生产,降低在制品的库存量(库存是企业管理的万恶之首);库存是大量生产方式的特征之一,由于设备运行的不稳定、工序安排的不合理、较高的废品率和生产的不均衡等原因,常常出现供货不及时的现象,库存被看作是必不可少的“缓冲剂”。但降低库存是有高效的流程、稳定可靠的品质保证下完成的,否则可能事与愿违。有效的控制生产成本在企业所占成本的比重,及时发现生产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对计划执行不力的情况,针对企业的不同点,以绩效考核、重手段的惩处等方式,彻底扭转不重视、不按时、按质完成生产计划的问题。
  第五过程控制,运用看板管理,拉动式生产等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做好生产的可追溯性。这其中包括物料的投放方式及时间,人员设备的需求,生产技术文件的支持,过程质量的监管和控制(提前对重点质量控制点做重点控制,把问题提前预防和消灭,而不是死后验尸。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成本增加);基本生产设备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有计划维护和保养,不要因设备问题而影响,整个生产计划的实施;在计划的控制下,有计划有目的的投入低值易耗品,降低生产消耗。
  第六是生产能力的测定是在劳动定额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运用定额管理的手法,严格控制劳动定额(可以是计时也可以是计件,最终的目的是单位时间内的效率最大化)。
  第七安全和现场,在正常的生产活动中,安全大于一切,因此不论是各种标志、标识或会议或平时的沟通,都时刻提出安全是第一要素。而现场的管理却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也可以这样讲,一个标准的现场管理是全面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企业的各项管理最终是体现在现场上,也就是现场的管理是生产管理、计划管理、日常的行政管理、物料管理定置管理、技术、质量管理等等一系列的管理的综合体现。运用的各种手法(如6S等)因企业的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企业有共性,但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管理方式不同,人员构成不同,环境不同等,所以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也就需要管理者的善变,但主要的方式是沟通,是制度,可以适当的做一些人性化的管理,但有时也不排除杀一儆百的可能,也可以理解成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的做法。
  一个生产管理者不但要对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生产现场等和直接生产有关的管理,同时,物料、消耗、人员培训、劳动定额等也要直接的管理;一个只管生产进度,不管成本,不懂技术,不抓质量,不做现场管理的生产管理者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生产管理者,最终对企业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生产管理者,明确自己的“责、权、利”,在实际运作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的管理个性,利用企业的信息平台,及时掌控各种不利因素,使用针对本企业有效的各种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障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要求一个企业的上层领导,对执行力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执行力主要的责任在于领导层,而不是在于我们的员工,希望这个企业的老板不会是政策制定的制定者也是违反者。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5S咨询 6S咨询 7S咨询 5S管理咨询 6S管理咨询
7S管理咨询 5S现场管理咨询 6S现场管理咨询 7S现场管理咨询 5S咨询公司
6S咨询公司 7S咨询公司 5S管理咨询公司 6S管理咨询公司 7S管理咨询公司
5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6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7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5S培训 6S培训
7S培训 5S管理培训 6S管理培训 7S管理培训 5S现场管理培训
6S现场管理培训 7S现场管理培训 5S培训公司 6S培训公司 7S培训公司
5S管理培训公司 6S管理培训公司 7S管理培训公司 5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6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 张老师
  • 王老师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