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低调中的奢华
来源/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3日 阅读次数:次
2004年4月5日,瑞典的《商业周刊》发布了一条震惊全球的消息:瑞典宜家家居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的个人资产高达4000亿瑞典克朗(合530亿美元),超越比尔·盖茨的470亿美元成为世界新首富。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连续10年的首富榜终于易主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宜家出面辟谣:从1982年开始,坎普拉德就不再拥有宜家的所有权,他已将相当一部分股权捐赠给荷兰的斯地廷英格卡基金会。人们对此并未深入追究,因为与坎普拉德的慈善之心相比,一味追求财富数字的增减、排名的涨跌显得微不足道。
坎普拉德自幼立志开办公司,很小就骑自行车卖过火柴、鱼、圣诞树装饰物、种子、圆珠笔和铅笔等。17岁创办宜家,销售钢笔、皮夹、画框、装饰性桌布、手表、珠宝以及尼龙袜等低价格产品。那时刚进大学,他从学校的图书馆里的报纸上找到含有进出口钢笔广告的信息,然后用还不太流畅的英语给外国制造商写了一封信,表达希望与对方做生意的想法,就这样,他顺利成为该厂家在瑞典的总代理。直接进口,跳过中间商,这无疑是最快捷、最廉价的模式。
产品采购完成之后,坎普拉德就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满大街转悠,他并不是购物,而是看别人是如何经营生意的。有一天,他来到一家鞋店。一进门就发现该店的销售模式非常落后,货架上的纸箱一直码到天花板,客人要想买鞋,售货员就得爬梯子去取鞋子,如果不合适要换一双,就得再爬一次,如此上上下下,不停地忙碌。就算顾客耐心再好,恐怕看到售货员如此忙碌的样子,也会不忍心折腾别人,只好勉强答应,但是也许再也不会进来。
坎普拉德对此深有感触,他不希望宜家也这样折腾,于是立下一条规矩:所有货物都要摆放在货架上由顾客自己选择,家具一律采取扁平式包装,以便运输。这一原则也在宜家后来的经营过程中,被实践证明为企业的制胜法宝。
1951年春天,邮购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宜家将迈尔比铁板定价23克朗,竞争对手冈纳立即降到22.5克朗,宜家跟着降到22克朗,对方再降,如此交替降价,恶性竞争,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降价之后,产品质量也不如从前,人们日益增多的抱怨和投诉让坎普拉德心急如焚。他明白,这样下去邮购业必将名誉扫地,失信于人,宜家也将成为这场商业灾难的殉葬品。他开创性地产生长期性家具展览与销售的做法,这样人们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参观自己中意的家具,还可以对不同价位、不同品质的商品质量进行比较,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家具。
在此之前,宜家只是家杂货店,什么生意都做,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不管是家具还是文具,并没有主打产品,但1952年之后,宜家最后一次以增刊的形式出版通讯目录,并且将类似于自来水笔和圣诞卡这样的所有小件商品进行清仓处理。坎普拉德正式地向顾客宣布:宜家从此只出售家具和国产货。在新出版的增刊封底,人们看到了第一批现货家具的目录,并且可以根据说明进行订购。从此,宜家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坎普拉德也成为一名家具经销商。
1952年秋天,宜家的目录逐渐完善起来,并且在1953年3月18日家具商场开张之前印出来。坎普拉德将展厅式家具店装饰一新,他派人清空店内垃圾,将墙壁刷上新油漆,又让人将家具分别摆放在两层楼上。员工将铁板按质量划分为不同的档次,标明不一样的价格,放在不同的区域。尽管两者价格相差5克朗,但是顾客往往会选择比较贵的那种,这也证明了坎普拉德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这是宜家的一个分水岭,坎普拉德创造了现代宜家经营理念的基础,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逐渐成为全球家居行业领跑者。
坎普拉德非常重视员工地位,从1953年开始,每年圣诞夜之前,坎普拉德会在总部所在地——瑞典埃耳姆哈耳特的西门泰邀请员工共度大型圣诞派对:清洁如新的长条桌排满了整个大厅,缠满彩灯的圣诞树分布在各个角落,在仓库的柜台里,圣诞礼物挤满了所有空间。1999年的圣诞节和以往有所不同,为了表达对广大员工新千年的感谢和鼓励,坎普拉德发起“十分感谢你们”活动,在新世纪到来的第一天,宜家将全世界范围内的当日销售总收入全部分给了员工。这一天的销售目标定得很高,就是希望员工能获得更多的奖金,总额将近1.87亿荷兰盾(约1亿美元),宜家所有员工都拿到同样的奖金,不管是仓库扛包裹的工人还是公司总裁,没有任何区别。
坎普拉德庆祝节日十分奢华,可在成本控制上却万分严苛。他一直在寻找将商品输送给顾客的最简捷和最廉价的方式,宜家专销的平面包装、自助式组装家具的最初概念就是在节俭的习惯中形成的,至今已沿用半个多世纪。在坎普拉德的带动下,宜家分布在全球的数万名员工,平时外出经常坐公交车而不是出租车,出差总是选坐经济舱。尽管有些员工对此不解,认为公司过于苛刻,颇有怨言,但公司领导人却依然坚持,没有动摇这一观念。
这种艰苦奋斗精神、简朴生活作风在宜家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在瑞典南部赫尔辛堡的办公室,人们一眼就会看到贴在墙上的醒目标语“Killa—watt”(省一度电)。这是宜家通过节省来削减成本的新倡议,公司一直在鼓励全球员工在不用电灯、水龙头、电脑时,将它们关掉。哪个部门省电最多,哪位员工执行力强,那他就会获得奖励。通过这些措施,坎普拉德的优良传统将得以发扬。
许多人据此评论坎普拉德这是“小气生财”,86岁的老人却莞尔一笑,大度回应:“我小气,我自豪。”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宜家出面辟谣:从1982年开始,坎普拉德就不再拥有宜家的所有权,他已将相当一部分股权捐赠给荷兰的斯地廷英格卡基金会。人们对此并未深入追究,因为与坎普拉德的慈善之心相比,一味追求财富数字的增减、排名的涨跌显得微不足道。
坎普拉德自幼立志开办公司,很小就骑自行车卖过火柴、鱼、圣诞树装饰物、种子、圆珠笔和铅笔等。17岁创办宜家,销售钢笔、皮夹、画框、装饰性桌布、手表、珠宝以及尼龙袜等低价格产品。那时刚进大学,他从学校的图书馆里的报纸上找到含有进出口钢笔广告的信息,然后用还不太流畅的英语给外国制造商写了一封信,表达希望与对方做生意的想法,就这样,他顺利成为该厂家在瑞典的总代理。直接进口,跳过中间商,这无疑是最快捷、最廉价的模式。
产品采购完成之后,坎普拉德就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满大街转悠,他并不是购物,而是看别人是如何经营生意的。有一天,他来到一家鞋店。一进门就发现该店的销售模式非常落后,货架上的纸箱一直码到天花板,客人要想买鞋,售货员就得爬梯子去取鞋子,如果不合适要换一双,就得再爬一次,如此上上下下,不停地忙碌。就算顾客耐心再好,恐怕看到售货员如此忙碌的样子,也会不忍心折腾别人,只好勉强答应,但是也许再也不会进来。
坎普拉德对此深有感触,他不希望宜家也这样折腾,于是立下一条规矩:所有货物都要摆放在货架上由顾客自己选择,家具一律采取扁平式包装,以便运输。这一原则也在宜家后来的经营过程中,被实践证明为企业的制胜法宝。
1951年春天,邮购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宜家将迈尔比铁板定价23克朗,竞争对手冈纳立即降到22.5克朗,宜家跟着降到22克朗,对方再降,如此交替降价,恶性竞争,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降价之后,产品质量也不如从前,人们日益增多的抱怨和投诉让坎普拉德心急如焚。他明白,这样下去邮购业必将名誉扫地,失信于人,宜家也将成为这场商业灾难的殉葬品。他开创性地产生长期性家具展览与销售的做法,这样人们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参观自己中意的家具,还可以对不同价位、不同品质的商品质量进行比较,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家具。
在此之前,宜家只是家杂货店,什么生意都做,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不管是家具还是文具,并没有主打产品,但1952年之后,宜家最后一次以增刊的形式出版通讯目录,并且将类似于自来水笔和圣诞卡这样的所有小件商品进行清仓处理。坎普拉德正式地向顾客宣布:宜家从此只出售家具和国产货。在新出版的增刊封底,人们看到了第一批现货家具的目录,并且可以根据说明进行订购。从此,宜家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坎普拉德也成为一名家具经销商。
1952年秋天,宜家的目录逐渐完善起来,并且在1953年3月18日家具商场开张之前印出来。坎普拉德将展厅式家具店装饰一新,他派人清空店内垃圾,将墙壁刷上新油漆,又让人将家具分别摆放在两层楼上。员工将铁板按质量划分为不同的档次,标明不一样的价格,放在不同的区域。尽管两者价格相差5克朗,但是顾客往往会选择比较贵的那种,这也证明了坎普拉德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这是宜家的一个分水岭,坎普拉德创造了现代宜家经营理念的基础,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逐渐成为全球家居行业领跑者。
坎普拉德非常重视员工地位,从1953年开始,每年圣诞夜之前,坎普拉德会在总部所在地——瑞典埃耳姆哈耳特的西门泰邀请员工共度大型圣诞派对:清洁如新的长条桌排满了整个大厅,缠满彩灯的圣诞树分布在各个角落,在仓库的柜台里,圣诞礼物挤满了所有空间。1999年的圣诞节和以往有所不同,为了表达对广大员工新千年的感谢和鼓励,坎普拉德发起“十分感谢你们”活动,在新世纪到来的第一天,宜家将全世界范围内的当日销售总收入全部分给了员工。这一天的销售目标定得很高,就是希望员工能获得更多的奖金,总额将近1.87亿荷兰盾(约1亿美元),宜家所有员工都拿到同样的奖金,不管是仓库扛包裹的工人还是公司总裁,没有任何区别。
坎普拉德庆祝节日十分奢华,可在成本控制上却万分严苛。他一直在寻找将商品输送给顾客的最简捷和最廉价的方式,宜家专销的平面包装、自助式组装家具的最初概念就是在节俭的习惯中形成的,至今已沿用半个多世纪。在坎普拉德的带动下,宜家分布在全球的数万名员工,平时外出经常坐公交车而不是出租车,出差总是选坐经济舱。尽管有些员工对此不解,认为公司过于苛刻,颇有怨言,但公司领导人却依然坚持,没有动摇这一观念。
这种艰苦奋斗精神、简朴生活作风在宜家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在瑞典南部赫尔辛堡的办公室,人们一眼就会看到贴在墙上的醒目标语“Killa—watt”(省一度电)。这是宜家通过节省来削减成本的新倡议,公司一直在鼓励全球员工在不用电灯、水龙头、电脑时,将它们关掉。哪个部门省电最多,哪位员工执行力强,那他就会获得奖励。通过这些措施,坎普拉德的优良传统将得以发扬。
许多人据此评论坎普拉德这是“小气生财”,86岁的老人却莞尔一笑,大度回应:“我小气,我自豪。”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