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想赢得顾客的房产商,都应该注重质量,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质量管理的重点到底在哪里?此时,我们不妨来听听质量管理之父W·爱德华·戴明的观点,思考在质量管理中,我们有否不经意间陷入怪圈。
二战后,戴明对日本制造业的影响巨大。日本人通过学习戴明的质量管理方法,迅速抢占美国市场,让美国人感觉不可思议,直到他们说出了戴明这个人。在日本,戴明奖仍然是质量管理最高荣誉。
废话少说,我们来看戴明那著名的14点。请注意,戴明所说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光指产品质量,它涉及人的质量、制度的质量、流程的质量等等,没有这些质量保证,要有产品质量不可能。
1、把改进产品和服务当做长期使命。要努力保持竞争性,做长期经营打算,提供就业机会。
2、接受新理念。在新的经济时代,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自己有责任直面挑战、领导变革。
3、不要依赖检验确保质量。从最开始的设计产品就要谨记质量第一,让大规模检验变得没有必要。
咱们的设计,落到现场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我不太清楚,但是因各专业图纸之间衔接不好产生的浪费,倒也见过不少。我们依靠“飞行检查”,但这种检查是否靠谱?其抽样是否全面而准确,起码要打个问号。如果可以建立更健全及科学有效的检查方式,对于质量管理将大有裨益。
4、不再只根据价格决定从哪儿进货,把着眼点放在总成本最小化上。为每种原料找到一个长期可靠的供应商。
这一点,又与流行的“竞争才是最好的”相矛盾了。戴明认为,要立足于长期的忠诚和信任,最终做到一种物品只与同一个供应商打交道。
5、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来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相信大家常听说“不问过程,只要结果”。但如果对过程不了解,又不去帮助下属解决过程中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不主动去优化流程,不帮下属搬开障碍,反而还可能阻碍下属的办事效率,这如何能有好的结果?不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发现办事流程中出现的效率问题,指靠无权力的下属带来好结果?办不到,因为他们已陷入了流程的漩涡。
6、做好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应贴近企业自身的问题展开,而且关注的面要宽。每个职能部门,若只管自己如何做好“管控”,而不是想办法通力合作,培训中又盲目照搬“标杆”,忽视国营与民营企业的根本性不同,恐怕迟早变成投向自己的“标枪”。
7、运用领导力。管理不是监工,要懂得运用领导力帮助人、机器和设备更好的工作。
企业一大,人多,就容易变得官僚化。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落后于西方、日本这是事实。总是想着刷存在感、控制感,而忽略自己是股东请来帮忙赚钱的,把领导力认为是权力快感,这是在害企业。
8、消除带来恐惧的因素,建立信任,这样每个人才能更有效地工作。
这一点无需多说,各种考核把项目同事吓得战战兢兢有木有?为了不被罚钱,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9、打破部门壁垒,废除内部竞争。
研究、设计、销售、生产部门的人要互相合作,尽早预测、发现并解决问题,共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各自为阵造成的内耗,还要说多一次吗?
10、废除口号、说教、训斥以及“零差错”或“必须达到新的生产水平”等要求。这些东西,只能带来反感与对抗,因为质量低劣、生产率低下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是工人能够解决的。
11、取消定额管理和目标管理,代之以领导力。
关于领导力,戴明没有明确的定义,他只是说了以下的话:“经理理解并向他的员工传达系统的含义,人人受益,他让他的员工明白,团队工作如何帮助实现系统目标。
他让他们懂得他们自己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前后各个阶段彼此合作,优化大家在所有阶段付出的努力,最终实现目标。
人事部经理知道每个人都彼此不同,他努力创造环境,让每个人都对工作有兴趣,热爱工作中的挑战,并享受工作的乐趣。他尽量优化每个人的教育、技术、能力、家庭前景。这不是评估员工,是承认他们之间的差异,把员工放在什么地方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优势。
他自己从不间断学习,也鼓励员工学习。
他是教练,也是顾问,但不是法官,评判他人对他没什么帮助。
他明白人员和他们的工作环境之间的互动,懂得任何具有学习能力的人都会达到某种稳定状态。”
12、消除那些妨碍工人快乐而自豪地工作的因素。管理者要把焦点从单纯的数字转移到质量上,这意味着要废除年终排名、评级封杀等做法。
13、鼓励学习和自我提高。
14、让公司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实现转变。转变是每个人的职责。
以上是戴明的14点,仅供参考。对了,戴明还强调,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系统,这些渊博的知识由四大部分组成:对于系统的了解、有关变异的知识、知识理论、心理学。
戴明还要个最重要的提醒是:质量产生于董事会会议室,因为只有高层管理才能作出确保质量的决定!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