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伊品生物“精益生产”
来源/作者: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7日 阅读次数:次
“京广线以西看伊品!”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赞叹。辞去北京一公司20万元年薪的王莲才,担任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审计经理已3个月,他说:“从北京来到偏僻的西北工作,看好的不仅仅是丰厚的薪酬,还有这里施展宏图的广阔平台。”
宁夏的全国质量标杆
5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质量标杆”答辩,看到金川集团、海尔集团、青岛啤酒、五粮液股份公司等航母型企业的代表踌躇满志地出现在会场,宁夏伊品生物总工程师马吉银和项目总经理哈万军心生忐忑,当他们一口气介绍和答辩完《实施现场管理的实践经验》后,与会人员和专家惊叹:地处西北小省区的这家企业一点也不保守,一点也不落后!
6月16日,我国首次评选、公布了50户首批“质量标杆”企业名单,宁夏伊品生物成为我区唯一入选企业。近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首次公布的“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名单,宁夏伊品生物成为我区首家入围企业,同时位列“盈利能力百强企业”“价值能力百强企业”“成长能力百强企业”榜单。
1999年6月,改制前的宁夏伊品生物资产不到5000万元,年谷氨酸生产能力仅5000吨。如今,企业注册资金达3.248亿元,现有资产38.1851亿元。
世界一流管理模式
2006年6月,改制后的宁夏伊品生物正式引入“精益生产”管理方法推广项目。这是一套经营管理体系,起源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汇集了产品开发、生产过程管理和供应体系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思想。这套经营管理体系将客户纳入产品开发过程,把销售代理和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按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步组织生产,强化了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实施“精益生产”现场管理绝不能简单套用。宁夏伊品生物结合实际,在作业标准编制阶段采取了全员参与、样板先行、全面规划、重点改善的方法,5S执行标准编制阶段采取了全面整理、细致规划、样板打造、力求节约的方式方法。作业标准编制阶段,由于车间员工对五种模式的作业标准书不太理解,应用比较费劲,项目策划小组和实施小组结合对各车间作业内容的SQE(安全、质量、环境)普查,重新对各车间的作业标准书进行梳理和编写。修改后的作业标准书,车间员工不仅能理解,而且也会应用。
2010年10月,5S实施标准、可视化现场、班组目标管理系统等“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正式在宁夏伊品生物所有生产部门及新成立的部门推行,实现了与世界一流管理模式的完美接轨。去年,宁夏伊品生物实现销售收入27.7亿元、利税5.3亿元,在全区民营企业中位列第一。今年上半年,宁夏伊品生物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目前正向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冲刺。
自下而上的智慧源
“企业视员工为主人,员工才能为企业分忧解难。”放弃青岛啤酒的丰厚待遇,已担任宁夏伊品生物采购部总经理两年的陈浩深有体会地说。
“合理化建议活动已制度化、常态化,员工对工作、管理、生活有什么建议可以随时通过各种快捷的渠道反映到公司管理层,公司有关部门将及时做出处理意见,并迅速反馈给提建议的职工。”哈万军说,如果建议被采纳实施,公司将对提出建议的职工进行表彰和奖励。
去年,宁夏伊品生物合理化改善提案提报奖励24340元,采纳奖励43544元。该公司司机刘海龙告诉记者:“我们4500多名员工,无论谁有好点子和好建议还是批评意见,都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宁夏伊品生物的智慧有多么大?“有多少员工就有多少智慧源泉。”去年,宁夏伊品生物合理化改善提案达4840项,企业各部门内部采纳2822项、跨部门采纳142项,部门内实施提案2357项、跨部门实施91项。
产学研瞄准最前沿
宁夏伊品生物是中国生物发酵行业十强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6.12%,每年还投入200万元作为科技人员的奖励基金。“施展才华需要一流的平台,更需要一流的管理。虽然身居偏僻的大西北,但放眼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从苏格兰“海归”担任宁夏伊品生物研发中心主任的孟刚说。
宁夏伊品生物是国内氨基酸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氨基酸技术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技术中心,企业还加入了全国氨基酸领域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并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建立了北京/宁夏氨基酸研发中心,被自治区科技厅授予宁夏首家氨基酸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宁夏伊品生物的优质产品远销国内30多个省区市,并出口50个国家和地区。
近3年来,宁夏伊品生物技术中心瞄准氨基酸发酵行业技术前沿,采用自主研发、对外技术交流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承担国家“863”项目1项,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2项,发酵行业共性技术开发项目1项,承担和完成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项。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敢于攻关和善于研究的技术队伍,共申请各项专利20项,获得授权专利15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3项,授权专利3项;申请外观设计专利7项,授权专利12项。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宁夏的全国质量标杆
5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质量标杆”答辩,看到金川集团、海尔集团、青岛啤酒、五粮液股份公司等航母型企业的代表踌躇满志地出现在会场,宁夏伊品生物总工程师马吉银和项目总经理哈万军心生忐忑,当他们一口气介绍和答辩完《实施现场管理的实践经验》后,与会人员和专家惊叹:地处西北小省区的这家企业一点也不保守,一点也不落后!
6月16日,我国首次评选、公布了50户首批“质量标杆”企业名单,宁夏伊品生物成为我区唯一入选企业。近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首次公布的“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名单,宁夏伊品生物成为我区首家入围企业,同时位列“盈利能力百强企业”“价值能力百强企业”“成长能力百强企业”榜单。
1999年6月,改制前的宁夏伊品生物资产不到5000万元,年谷氨酸生产能力仅5000吨。如今,企业注册资金达3.248亿元,现有资产38.1851亿元。
世界一流管理模式
2006年6月,改制后的宁夏伊品生物正式引入“精益生产”管理方法推广项目。这是一套经营管理体系,起源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汇集了产品开发、生产过程管理和供应体系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思想。这套经营管理体系将客户纳入产品开发过程,把销售代理和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按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步组织生产,强化了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实施“精益生产”现场管理绝不能简单套用。宁夏伊品生物结合实际,在作业标准编制阶段采取了全员参与、样板先行、全面规划、重点改善的方法,5S执行标准编制阶段采取了全面整理、细致规划、样板打造、力求节约的方式方法。作业标准编制阶段,由于车间员工对五种模式的作业标准书不太理解,应用比较费劲,项目策划小组和实施小组结合对各车间作业内容的SQE(安全、质量、环境)普查,重新对各车间的作业标准书进行梳理和编写。修改后的作业标准书,车间员工不仅能理解,而且也会应用。
2010年10月,5S实施标准、可视化现场、班组目标管理系统等“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正式在宁夏伊品生物所有生产部门及新成立的部门推行,实现了与世界一流管理模式的完美接轨。去年,宁夏伊品生物实现销售收入27.7亿元、利税5.3亿元,在全区民营企业中位列第一。今年上半年,宁夏伊品生物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目前正向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冲刺。
自下而上的智慧源
“企业视员工为主人,员工才能为企业分忧解难。”放弃青岛啤酒的丰厚待遇,已担任宁夏伊品生物采购部总经理两年的陈浩深有体会地说。
“合理化建议活动已制度化、常态化,员工对工作、管理、生活有什么建议可以随时通过各种快捷的渠道反映到公司管理层,公司有关部门将及时做出处理意见,并迅速反馈给提建议的职工。”哈万军说,如果建议被采纳实施,公司将对提出建议的职工进行表彰和奖励。
去年,宁夏伊品生物合理化改善提案提报奖励24340元,采纳奖励43544元。该公司司机刘海龙告诉记者:“我们4500多名员工,无论谁有好点子和好建议还是批评意见,都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宁夏伊品生物的智慧有多么大?“有多少员工就有多少智慧源泉。”去年,宁夏伊品生物合理化改善提案达4840项,企业各部门内部采纳2822项、跨部门采纳142项,部门内实施提案2357项、跨部门实施91项。
产学研瞄准最前沿
宁夏伊品生物是中国生物发酵行业十强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6.12%,每年还投入200万元作为科技人员的奖励基金。“施展才华需要一流的平台,更需要一流的管理。虽然身居偏僻的大西北,但放眼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从苏格兰“海归”担任宁夏伊品生物研发中心主任的孟刚说。
宁夏伊品生物是国内氨基酸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氨基酸技术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技术中心,企业还加入了全国氨基酸领域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并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建立了北京/宁夏氨基酸研发中心,被自治区科技厅授予宁夏首家氨基酸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宁夏伊品生物的优质产品远销国内30多个省区市,并出口50个国家和地区。
近3年来,宁夏伊品生物技术中心瞄准氨基酸发酵行业技术前沿,采用自主研发、对外技术交流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承担国家“863”项目1项,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2项,发酵行业共性技术开发项目1项,承担和完成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项。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敢于攻关和善于研究的技术队伍,共申请各项专利20项,获得授权专利15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3项,授权专利3项;申请外观设计专利7项,授权专利12项。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