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来源/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0日 阅读次数:次
1.“做中学”——体验式培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做中学”是企业员工学习的最佳方式。“做中学”体现在班组的方方面面,它可以是师傅教徒弟的过程,技术示范于体验的过程,轮岗体验的过程。
2.“做后感”——以实践为师。“听了,不一定想了;学了,不一定懂了;做了,不一定会了;克服这种问题的捷径是听后感、学后感、做后感。”按照人的学习规律,如果单纯地思考,而没有行动,容易产生空想;如果单纯地经历,而没有总结,容易没有长进。最佳的学习效果应该是体验+总结,即做后有总结,做后有反思,体验后有回顾,体验后有分享。如,工作之后有一个“工后感”,会议之后有一个“会后感”。这些感受能启动员工思考,启发员工去分析、回顾、总结问题,是内化心智的重要手段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将你的这种感受分享出来,做一件事的受益面就不仅仅是那么几个人了。即使是做同一件事,每个人的感受都有很大的不同。每个人分享一下个人的感受,那最终每个人的受益点就不止是一个。
3.“塑环境”——回馈式修炼。不同的环境营造不同的氛围,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情绪,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效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因。作为管理者,班组长一方面要塑造环境,包括物理的硬环境和氛围的软环境;另一方面还要建立有效的反馈平台,形成强制性反馈,让班员要么适应环境,要么改变环境,尽量避免抱怨环境或者离开环境情况的出现。
4.“做培训”——教学相长。班组长做培训不但能够使班员能够有所获益,而且能够帮助班组长发现不足,找出困惑,在传、帮、教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素质能力。班组长培训班员不能唯我独尊,而要尊重班员的思维方式,尊重班员的培训反馈,引导班员思考、发言,允许班员提出不同的见解与想法,在培训现场形成头脑风暴,通过培训形式与方法的丰富提升培训的效果。只有这样,班组培训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5.“研专学”——知识管理与提高。“班组长是上意下达、下情上传的纽带,企业知识就是班组长实现上情下达的工具与支撑。”班组长及时将企业知识传达给班员,有助于让班员在第一时间对企业的情况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树立一种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企业保持一致的意识,使员工真正融入到企业之中。作为生产一线的管理者,班组长无论是为了避免“外行管内行”的管理尴尬,还是自身也有提升专业知识的内在渴望,都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只有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班组长才能很好地指导班员的工作,树立班组威信;只有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班组长才能带领班员在工作中创新,从技术上提高劳动生产率。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