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培训--培训分享
来源/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5日 阅读次数:次
在课程结束时,深刻感受到学员们在参与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真的很欣慰!
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供分享
1、开场时发现50位学员都不认识。也难怪,沙钢集团有一万多名员工,还有好几个钢铁厂。于是,我在破冰时,请大家彼此做自我介绍,并相互制作座牌。
2、了解到大家很少做管理类培训(平时多为技能培训),特别强调了快乐学习的理念。通过破冰、概念导入前的动画案例,成功地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3、利用分组讨论竞赛的方式,把两天的培训当成一个游戏来做。以各组回答问题的速度和质量,来确定得分的高低。这样,既节省了讨论的时间(有了竞赛的激励,实际用的时间往往比规定的少很多),又增加了大家的参与度(规定领导要轮流做,拒绝一言堂,否则算违规,要小组扣分)效果很好!
4、用掌声说话。每组完成任务后,用掌声告诉大家。掌声在凝聚团队精神、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和对待他们的态度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用体验来学习。两天的培训,其实就是如何带领团队产生高绩效非常好的案例。我一再强调:虽然每个小组是一个小的团队,大家的目标是“夺取高绩效团队的桂冠”。但6个小团队加上我,也是个大的团队,我们的目标是“快乐参与,收获更多”。
6号早上,我们破冰后建立游戏规则。这就是一个团队刚刚成立时的状况,大家彼此都不太熟悉,对课程也很新奇。这个阶段,我把重点放在提升大家的参与度方面。在开场时,用自己做了近10年管理,有“夹心饼干”的感受,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回答问题时,给第一位勇于发言的学员送了小礼物,活跃了气氛。等大家在讨论和分享中很快进入角色后,我增加了游戏规则:若有人在别的小组发言时讲话,则其所在的小组扣分。我从火炉法则的运用着手,严格执行游戏规则。经过两次扣分后,大家开始习惯并遵守规则。由此,我建立了新的秩序。在整个课程中,我用自己的授课这个案例,告诉大家如何激励员工。当我请他们回忆我的课程中运用了哪些激励方式时,大家说出了很多:给礼物--物质激励、比赛--竞赛激励、游戏--目标激励、讨论--参与激励......我给每个小组加分/扣分的过程,就是一个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奖惩的成功案例。这时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小组的分数,就像平时大家关心的奖金一样。大家对每个细微的差别都很敏感,如何应对大家的质疑?如何解释其中的差异,这就是考验我们管理能力的时候了,哈哈!虽然我的课程大纲中没有团队精神和如何奖惩的内容,但大家通过两天的课程不但学到了如何沟通、激励、问题分析和改善、培训部属等技巧,还通过参与,获得了更多。
6、用游戏来启发。我在培训中的游戏,一般都不超过10分钟。
一个雪中送碳的游戏,我用了三次。
第一次,是在沟通部分使用,单向沟通。结果走样得很厉害。
第二次,是在“问题分析与改善”的PDCA环节使用,允许双向沟通,但不许示范。结果虽然还是雪中送碳,但动作跟第一次做的已经混了。
第三次,在“部属培育”的工作教导部分,用“说给他听、做给他看、请他试做、检讨改善”的步骤,请表演者用解说、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使徒弟的动作标准化。这个游戏很有趣,现在的“徒弟”们都很有个性,对于师傅的动作有诸多挑剔,在学习中,也总是忍不住要显示个性。教了一次、两次、三次后,不少师傅显得没有耐心了,再让大家看看我们的前提,大家对于“耐心”的认识更深刻了......一个游戏,揭示了众多的知识和技能,且通过对比,让大家印象更深刻,我喜欢这种方式(这不是事先设计的,是在第一个后,我说:“若可以说话,效果肯定不同”,发现大家质疑的表情后提出第二天来验证的。当天晚上我就设计了第二天延续使用的方式,没想到效果非常好!)唯一的遗憾是:大家都太投入,居然都忘记了拍张照片。第二天课程开始前,我先跟大家回顾前一天的内容。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内容大家都记得(我的培训是结束后发讲义)两天的课程结束时,听到大家雷鸣般的掌声,看着大家不舍的眼神,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当我已经走到门口,还有学员高喊:“欢迎苏老师再来!”我又回头,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供分享
1、开场时发现50位学员都不认识。也难怪,沙钢集团有一万多名员工,还有好几个钢铁厂。于是,我在破冰时,请大家彼此做自我介绍,并相互制作座牌。
2、了解到大家很少做管理类培训(平时多为技能培训),特别强调了快乐学习的理念。通过破冰、概念导入前的动画案例,成功地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3、利用分组讨论竞赛的方式,把两天的培训当成一个游戏来做。以各组回答问题的速度和质量,来确定得分的高低。这样,既节省了讨论的时间(有了竞赛的激励,实际用的时间往往比规定的少很多),又增加了大家的参与度(规定领导要轮流做,拒绝一言堂,否则算违规,要小组扣分)效果很好!
4、用掌声说话。每组完成任务后,用掌声告诉大家。掌声在凝聚团队精神、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和对待他们的态度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用体验来学习。两天的培训,其实就是如何带领团队产生高绩效非常好的案例。我一再强调:虽然每个小组是一个小的团队,大家的目标是“夺取高绩效团队的桂冠”。但6个小团队加上我,也是个大的团队,我们的目标是“快乐参与,收获更多”。
6号早上,我们破冰后建立游戏规则。这就是一个团队刚刚成立时的状况,大家彼此都不太熟悉,对课程也很新奇。这个阶段,我把重点放在提升大家的参与度方面。在开场时,用自己做了近10年管理,有“夹心饼干”的感受,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回答问题时,给第一位勇于发言的学员送了小礼物,活跃了气氛。等大家在讨论和分享中很快进入角色后,我增加了游戏规则:若有人在别的小组发言时讲话,则其所在的小组扣分。我从火炉法则的运用着手,严格执行游戏规则。经过两次扣分后,大家开始习惯并遵守规则。由此,我建立了新的秩序。在整个课程中,我用自己的授课这个案例,告诉大家如何激励员工。当我请他们回忆我的课程中运用了哪些激励方式时,大家说出了很多:给礼物--物质激励、比赛--竞赛激励、游戏--目标激励、讨论--参与激励......我给每个小组加分/扣分的过程,就是一个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奖惩的成功案例。这时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小组的分数,就像平时大家关心的奖金一样。大家对每个细微的差别都很敏感,如何应对大家的质疑?如何解释其中的差异,这就是考验我们管理能力的时候了,哈哈!虽然我的课程大纲中没有团队精神和如何奖惩的内容,但大家通过两天的课程不但学到了如何沟通、激励、问题分析和改善、培训部属等技巧,还通过参与,获得了更多。
6、用游戏来启发。我在培训中的游戏,一般都不超过10分钟。
一个雪中送碳的游戏,我用了三次。
第一次,是在沟通部分使用,单向沟通。结果走样得很厉害。
第二次,是在“问题分析与改善”的PDCA环节使用,允许双向沟通,但不许示范。结果虽然还是雪中送碳,但动作跟第一次做的已经混了。
第三次,在“部属培育”的工作教导部分,用“说给他听、做给他看、请他试做、检讨改善”的步骤,请表演者用解说、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使徒弟的动作标准化。这个游戏很有趣,现在的“徒弟”们都很有个性,对于师傅的动作有诸多挑剔,在学习中,也总是忍不住要显示个性。教了一次、两次、三次后,不少师傅显得没有耐心了,再让大家看看我们的前提,大家对于“耐心”的认识更深刻了......一个游戏,揭示了众多的知识和技能,且通过对比,让大家印象更深刻,我喜欢这种方式(这不是事先设计的,是在第一个后,我说:“若可以说话,效果肯定不同”,发现大家质疑的表情后提出第二天来验证的。当天晚上我就设计了第二天延续使用的方式,没想到效果非常好!)唯一的遗憾是:大家都太投入,居然都忘记了拍张照片。第二天课程开始前,我先跟大家回顾前一天的内容。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内容大家都记得(我的培训是结束后发讲义)两天的课程结束时,听到大家雷鸣般的掌声,看着大家不舍的眼神,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当我已经走到门口,还有学员高喊:“欢迎苏老师再来!”我又回头,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