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超能力 提高竞争力 TEL:4006-023-060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热点 > 关注焦点 >
民营企业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之探讨
来源/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7日 阅读次数:
        目前,为打造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盈利能力,各级政府已开始引导民营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其评定标准就是依据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要求,许多民营企业也意识到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探讨一下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方法尤为重要,找到从优秀管理向卓越管理的跨越通道。
  一、推进卓越绩效模式是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卓越绩效管理起源于质量管理,却超越了质量管理。它将质量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体系理念推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领域。有效实施该模式,可以帮助民营企业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有助于企业获得长期的成功。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也是许多世界级成功企业的经验总结,它贯穿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各项要求之中,应成为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理念和行为准则。
  民营企业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之前,首先建立实施好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从优秀管理到卓越管理的跨越,也是企业管理的新突破,是企业竞争力的新提升,也是企业的新发展。通过这种创新,彻底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快企业发展速度。当然,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不是对原有管理模式的否定,而是一种改进和提高。它促使我们在今后的管理实践中,更加强调质量对企业的增值和贡献,更加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强调系统思考和系统整合,更加强调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抓住卓越绩效管理的核心,明确努力推进的方向
  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民营企业在新形势下经营管理的努力方向。在卓越绩效模式框架图中有两个三角形,由领导作用、战略及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组成了“领导作用三角”,体现的是领导力,强调高层领导在组织所处的特定环境中,通过制定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的战略,为组织谋划长远未来,关注的是组织如何做正确的事,回答的是组织发展方向和目标的问题。以资源、过程管理及经营结果组成了“结果三角”,体现的是执行力,强调如何充分调动组织中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组织中的人在各个业务流程中发挥作用和过程管理的规范,高效地实现组织所追求的经营结果,关注的是组织如何正确地做事,解决的是效率和效果的问题。而测量、分析、改进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体现的是过程到优势的整合。所以,从企业管理的层次来看,卓越绩效管理是一个“大质量”的概念,考虑的范围更深、更广、更系统,通过对企业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式”的评价,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着手,旨在发现企业当前最迫切、最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使企业不断追求卓越。
  民营企业领导要深入理解卓越绩效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实践、应用卓越绩效模式,从而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价值。这就要求在实践卓越绩效模式的过程中要革新观念,顺应环境,不怕艰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确保有效实施就必须做到: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领导力。领导力是一个组织成功的关键。民企的高层领导应确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并提出有挑战性的目标,组织的方向、价值观和目标应体现其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用于指导组织所有的活动和决策。高层领导应确保建立组织追求卓越的战略、管理系统、方法和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勇于奉献、成长、学习和创新。在制定战略时要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相关因素作为关键因素加以考虑,必须在长短期目标和方向中加以实施,通过长短期目标绩效的评审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的结果加以确认,并为此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高层领导应通过治理机构对组织的道德行为、绩效和所有利益相关方负责,并以自己的道德行为、领导力、进取精神发挥其表率作用,将有力地强化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和目标意识,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
  以顾客导向来追求卓越。民企要树立顾客导向的经营理念,认识到质量和绩效是由组织的顾客来评价和决定的。民企要考虑产品和服务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达到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并由此提高组织绩效。既要关注现有顾客的需求,还要预测未来顾客期望和潜在顾客;顾客导向的卓越要体现在组织运作的全过程,因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顾客感知的价值和满意,包括组织要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增强顾客对组织的信任、信心和忠诚;在预防缺陷和差错产生的同时,要重视快速、热情、有效地解决顾客的投诉和报怨,留住顾客并驱动改进;在满足顾客基本要求基础上,要努力掌握新技术和竞争对手的发展,为顾客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对顾客需求变化和满意度保持敏感性,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
  大力加强组织和个人的学习发展。要应对环境的变化,实现卓越的经营绩效水平,必须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学习能力。组织的学习是组织针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持续改进和适应的能力,通过引入新的目标和做法带来系统的改进。学习必须成为组织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通过员工的创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顾客的意见、最佳实践分享和标杆学习以实现产品、服务的改进,开发新的商机,提高组织的效率,降低质量成本,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企业实践卓越绩效模式是组织适应当前变革形势的一个重要学习过程。个人的学习是通过新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引起员工认知和行为的改变。个人的学习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为员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使组织获得优秀的员工队伍。要注重学习的有效性和方法,学习不限于课堂培训,可以通过知识分享、标杆学习和在岗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组织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绩效优势。
  提高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满意度。组织的成功越来越取决于全体员工及合作伙伴不断增长的知识、技能、创造力和工作动机。企业要让顾客满意,首先要让创造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企业员工满意。重视员工意味着确保员工的满意、发展和权益。为此组织应关注员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优秀者给予奖励;为员工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员工发展与进步;营造一个鼓励员工承担风险和创新的环境。组织与外部的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和协会等机构之间建立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有利于组织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或者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增强组织与合作伙伴各自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领先能力。建立良好的外部合作关系,应着眼于共同的长远目标,加强沟通,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为对方创造价值。
  增强应变力和灵活性。为了实现快速反应,组织要不断缩短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周期、生产周期,以及现有产品、服务的改进速度。为此需要简化工作部门和程序,采用具备快速转换能力的柔性生产线;需要培养掌握多种能力的员工,以便胜任工作岗位和任务变化的需要。各方面的时间指标已变得愈来愈重要,开发周期和生产、服务周期已成为关键的过程测量指标,时间的改进必将推动组织的质量、成本和效率方面的改进。
  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关注未来发展。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组织不能满足于眼前绩效水平,要有战略性思维,关注组织未来持续稳定发展,让组织的利益相关方——顾客、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以及股东、公众对组织建立长期信心。追求持续稳定的发展,组织应制定长期发展的战略和目标,分析、预测影响组织发展的诸多因素,例如顾客的期望、新的商机和合作机会、员工的发展和聘用、新的顾客和市场细化、技术的发展和法规的变化,社区和社会的期望,竞争对手的战略等,战略目标和资源配置需要适应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且战略要通过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进行部署,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组织的战略要与员工和供应商沟通,使员工和供应商与组织同步发展。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有效的继续计划,创造新的机会。
  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创新管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形成组织的竞争优势。创新意味着组织对产品、服务和过程进行有意义的改变,为组织的利益相关方创造新的价值,把组织的绩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创新不应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创新对于组织经营的各个方面和所有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应对创新进行引导,使创新成为学习的一部分,使之融入到组织的各项工作中,进行观念、机构、机制、流程和市场等管理方面的创新。应对创新进行管理,使创新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首先需要高层领导积极推动和参与革新活动,有一套针对改进和创新活动的激励制度;其次要有效利用组织和员工积累的知识进行创新,而且要营造勇于承担风险的企业文化,导致更多创新的机会。
  基于事实,加强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是指组织的管理必须依据对其绩效的测量和分析。测量什么取决于组织的战略和经营的需要,通过测量获得关键过程、输出和组织绩效的重要数据和信息。绩效的测量可包括:顾客满意程度、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运行的有效性、财务和市场结果、人力资源绩效和社会责任结果,反映了利益相关方的平衡。测量得到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变化的趋势,找出重点的问题,识别其中的因果关系,用于组织进行绩效的评价、决策、改进和管理,而且还可以将组织的绩效水平与其竞争对手或标杆的“最佳实践”进行比较,识别自己的优势和弱项,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
  增强社会责任感,履行公民义务。民企应注重对社会所负有的责任、道德规范,并履行好公民义务。领导应成为组织表率,在经营过程中,以及在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内,要恪守商业道德,保护公众健康、安全和环境,注重保护资源。组织不应仅满足于达到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还应寻求更进一步的改进的机会。要有发生问题时的应对方案,能做出准确、快速的反应,保护公众安全,提供所需的信息与支持。组织应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建立组织内外部有效的监管体系。履行公民义务是指组织在资源许可的条件下,对社区公益事业的支持。公益事业包括改善社区内的教育和保健、美化环境、保护资源、社区服务、改善商业道德和分享非专利性信息等。组织对于社会责任的管理应采用适当的绩效测量指标,并明确领导的责任。
  关注结果和创造价值。组织的绩效评价应体现结果导向,关注关键的结果,主要包括有顾客满意程度、产品和服务、财务和市场、人力资源、组织效率、社会责任等六个方面。这些结果能为组织关键的利益相关方——顾客、员工、股东、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公众及社会创造价值和平衡其相互间的利益。通过为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将培育起忠诚的顾客,实现组织绩效的增长。组织的绩效测量是为了确保其计划与行动能满足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并为组织长短期利益的平衡、绩效的过程监控和绩效改进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系统的观点思考卓越绩效管理。卓越绩效模式强调以系统的观点来管理整个组织及其关键过程,实现组织的卓越绩效。卓越绩效模式七个方面的要求和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和协调机制,强调了组织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协调性。“整体性”是指把组织看成一个整体,组织整体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一致性”是指卓越绩效标准各条款要求之间,具有计划、实施、测量和改进闭环管理的一致性关系:“协调性”是指组织运作管理体系的各部门、各环节和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协调的。
  三、务实创新,循序渐进,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把新管理理念和原管理文化融合,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测量,善于分析,用心学习,用心整合,务实创新,循序渐进。
  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在准备推进过程中,认真学习《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等指导资料,深入理解,认知一致。为此,要通过开展培训、参观学习、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内部不断营造学习和应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氛围,特别是各层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强化对卓越绩效管理知识的学习和领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真正成为卓越绩效管理的领导者和实践者。
  其次,针对推进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持续改进。要对自身的管理水平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好的方面要精益求精,不足之处认真查找原因,包括咨询专家给我们提出的主要弱项和改进建议,对照卓越绩效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举一反三,落实解决。
  再次,建立并实施卓越绩效管理的自评体系,根据公司的现实情况,制定卓越绩效自评手册,逐步形成企业特色的测量和绩效的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自我诊断、自我评价,持续改进,达到促进企业整体素质和经营业绩持续提升的目的。我们要按照“由点到面,由粗到细,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把卓越绩效管理覆盖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稳步推进,全面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5S咨询 6S咨询 7S咨询 5S管理咨询 6S管理咨询
7S管理咨询 5S现场管理咨询 6S现场管理咨询 7S现场管理咨询 5S咨询公司
6S咨询公司 7S咨询公司 5S管理咨询公司 6S管理咨询公司 7S管理咨询公司
5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6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7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5S培训 6S培训
7S培训 5S管理培训 6S管理培训 7S管理培训 5S现场管理培训
6S现场管理培训 7S现场管理培训 5S培训公司 6S培训公司 7S培训公司
5S管理培训公司 6S管理培训公司 7S管理培训公司 5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6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 张老师
  • 王老师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