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超能力 提高竞争力 TEL:4006-023-060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益知识 > 六西格玛 >
从变革管理看六西格玛的实施
来源/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6日 阅读次数:
       首先,6sigma是一种变革吗?变革的一种定义为:组织从根本上寻求新的方法、行为和文化的过程。从6sigma的立意上,作为一种度量方式、流程改进的方法论、新的管理战略,它堪称这个定义。
  我们企业的这次变革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至少应该说在引进6sigma之初是自上而下的,我们定位它是在组织各个层次的变革,它致力于从业务层次、行为方式、思维习惯、甚至企业文化各个层面来达到追求卓越的目的。于是,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措施的支持:有最高层领导的正式发布实施启动信息,有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来保障各子单位按计划地支持推进工作,于是6sigma运动很快席卷全公司。这个运动的效果如何呢?当然我们培养了一批批的黑带,充实到各个领域的关键岗位,大多数黑带的能力得到了认可。但是,考量一个公司是否具有6sigma逻辑的标准,不是看黑带的人数和业绩,而是看绿带的业绩——他们在业务领域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才是企业的中流砥柱。按照公司的规定,所有的干部都按时拿到了绿带证书,无数的项目应运而生,项目数据库倒是着实充盈了不少呢。且不论这些拿到证书的人,是否都已经具备了绿带的素质,只看看他们现在还是不是合格的“绿带”。绿带的定义:能够带领团队实施6sigma项目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自从拿到绿带证书后,有多少人还在使用这种方式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更不要提先前对于绿带资格的每年复审:要求每年完成一个项目。这体现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初期强大压力下的推进带来的是表面上的繁荣景象,并没有为多数人带来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只是一种对于企业新规则的对策而已。目前的自上而下更多地体现在6sigma关注焦点的选择上,许多单位都能够根据业务目标选择最重要的区域,作为实施6sigma的课题。这种做法也越来越多地得到认可和推广。
  自下而上的变革也存在,不过是在局部范围,基本上是比较小的范围。例如某个部门,即使领导对6sigma不以为然,也不会妨碍本部门有些员工对此感兴趣。如果从而自发组织团队实施项目,部门领导也有可能会放行;当然也有可能会反对,不提供资源支持。不过这种项目成功率并不乐观,影响力也颇为有限,主要原因是源于个人兴趣的变革,不一定与组织目标一致,也不构成系统性地改进,散漫的变革很可能在强大的传统势力面前夭折。现在说我们的变革是否成功,为时尚早,但是如果不参照目标,了解自己的真实位置,盲目自大,离危险也就不远了。我们逐一来对照组织变革成功的标志,看看我们的表现如何:
  1.能实现变革前设定的目标吗?目前尚未实现,而且我个人感觉信心不足,同志尚需努力啊!
  2.变革过程中有价值的员工流失多吗?从我了解的信息看,至少没有超过以往的平均流失率,还好!
  3.能在预定的时间或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吗?与第一个问题一样,没有把握。
  4.对组织的生产率和基本竞争力有没有造成负面的影响?看起来没有,可是,正面的影响好像也不显著呢!今年有的单位领导在6sigma项目启动会上,明白地说希望各个负责人在项目结束之后,提供一份真实的报告,说明在整个项目的过程中,6sigma的独特价值在哪里。如果评估衡量之后,发现实施6sigma利少弊多,来年将拒绝采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客户已经发出最后通牒,我们还能掉以轻心吗?
  这个答案实在不能令人满意,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况呢?是变革的推动者失去兴趣和动力把变革继续下去吗?还是有巨大的阻力让变革无法推进下去呢?前者我无法回答,后者倒是有点感受:
  (1)大多数组织成员不是变革的推动者,也不是拥护者,而是旁观者,这足够危险了!没有广泛的参与,中途倒下而夭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2)管理层没有统一的对变革的承诺,承诺也许有的,不过实践者总是更关注行动,而不是口头表示,那么管理层的行动如何呢?早期推进的措施是否坚持实施了?如果它们已经无效,有没有根据情势需要进行调整呢?
  (3)外部的客户和环境是否构成障碍?目前看来不是,我们的客户也开始引入这种变革,如果我们放弃反而会不进则退,共同发展才是主题。
  有什么措施可以避免变革的半途而废?
  最重要的应该是制度的强化。提供变革所需的行为准则,设立目标,对绩效的有效测量、提供物质或非物质的激励,保持这些与组织对成员的期望一致。
  其次,需要随需而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产品,还包括我们的规则。时过境迁,如果制度和流程需要完善,应该毫不犹豫地调整,毕竟它们的存在是为了促进业绩,而不是成为员工创造效益的束缚。
  执行,唯有执行才能有效果,而且是言行持续一致的执行。企业的发展犹如为人,言出必行、言行一致是为人的原则,也是真正改变成员心态的最好办法。制定规则的人不必事必躬亲,但是如果对于自己制定的规格不以为意,随意打破,会给别人一个信号:这个东西无所谓。于是规格失去其严肃性,自然形同虚设了。
  变革也是有生命周期的,我们现在犹如从青年到壮年,如果不能回报给企业有说服力的效益,就会渐渐失去企业的滋养,日迫西山还是如日中天,成败就在今天你我的手中!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5S咨询 6S咨询 7S咨询 5S管理咨询 6S管理咨询
7S管理咨询 5S现场管理咨询 6S现场管理咨询 7S现场管理咨询 5S咨询公司
6S咨询公司 7S咨询公司 5S管理咨询公司 6S管理咨询公司 7S管理咨询公司
5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6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7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5S培训 6S培训
7S培训 5S管理培训 6S管理培训 7S管理培训 5S现场管理培训
6S现场管理培训 7S现场管理培训 5S培训公司 6S培训公司 7S培训公司
5S管理培训公司 6S管理培训公司 7S管理培训公司 5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6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 张老师
  • 王老师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