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创新之路
来源/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0日 阅读次数:次
企业设备管理(TPM)的重要性及其创新之路
1、目前企业设备管理状况
面对产品同质化,利润空间趋小的行业环境,目前饲料加工企业正向集团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走联合发展的产业链道路,以实现空间与时间上的利润转换。无论是国有、集体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只有强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里面就包括装备素质及设备管理水平。
饲料企业一般拥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机械设备。因此,如何搞好设备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许多饲料企业轻设备,重工艺,致使企业内部许多员工对设备管理认识不够,在观念上轻维护,重检修;轻预防,重事后;做事随意,弄虚作假,不守规则;一旦设备故障发生,维修人员应接不暇,操作人员却袖手旁观,设备故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企业管理者常常忽视企业设备管理的意义及作用,欠缺对企业设备管理策划和设计的思考。传统管理模式使人们对企业的设备维修模式基本上仍以计划预修体制为主,大多按照设备不同的修理周期进行设备大修、中修或小修,常常造成维修的过剩或不足,甚至还发生损坏性维修,影响设备的寿命。目前6S管理在企业运用较为普遍,但笔者认为在推行6S管理工作时应进一步强化设备与安全管理。为减少员工的工作失误和管理漏洞,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确保企业强大竞争力,推行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设备管理模式将会成为设备管理实践的必要方案。
2设备管理意义重大
2.1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
企业内部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生产经营目标而在企业内部开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它包括企业的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班组管理、现场管理等等。人们常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称作练内功。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企业内功的强弱。内功强,企业抗风雨的能力就强,市场竞争力就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强。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经常开展各项活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千方百计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中,任何一项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内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选择好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切人点和突破口,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设备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
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以确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饲料品种,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安全文明生产,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预测,决定进行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产品的研发、试产、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无不体现出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为赢得和占领市场,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为企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产品,设备管理是保证。设备管理水平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发新产品,必须建立在企业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若疏于管理,用先进设备生产一般产品,会使生产成本增加,失去市场竞争能力,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先进设备带病运转,缺零少件,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发挥全部设备的效能,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有的设备损坏,停机停产,企业虽有先进的设备,不但没有发挥出优势,反而由于设备价高,运转费用大,成为沉重的包袱,致使企业债台高筑,生产经营步履维艰。而一些设备管理好的企业,虽然没有国外的先进装备,由于管理水平高,设备运转状态良好、效率高,一样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强,企业效益也稳步增长。
设备管理是企业产量、质量、效率和交货期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是按合同组织生产,以销定产。合同一经签定,即受到法律保护,无特殊情况不能变更,违约将受严厉的经济制裁。如果没有较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良好设备运转状态做保证,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合同规定的。一旦违约,给企业带来的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往往失去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无不强调安全生产,紧抓常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强制性的,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根据有关安全事故的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一些压力容器、动力运转设备、电器设备等管理不好则更是事故的隐患。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
2.3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进行的,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简单地说,一方面是增加产品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另一方面是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在这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中,设备管理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首先,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党和政府多次提出贯彻国务院《设备管理条例》,加强设备管理一定要与企业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相结合,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技术创新,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新设备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老设备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增强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第二,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企业内部多数人是围绕设备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第三,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好会增大原材料消耗,如出现不良品,原材料浪费更大。在能源消耗上,设备所占的比重更大。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设备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节能降耗永恒的主题。在设备运转过程中,为维护设备正常运转,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物资消耗。设备一般都有常备的零部件、易损件,设备管理不好,零部件消耗大,设备维修费用支出就高。尤其是进口设备,零部件的费用更高。设备运转一定的周期后还要进行大修,大修费在设备管理中也是一项重要的支出,设备管理抓得好,设备大修理周期就可以延长,大修理费用在整个设备生命周期内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就可以下降,从而为降低生产成本打下基础。
3、推行6S管理应强化设备管理与安全管理
6S是在5S(指的是在生产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活动)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活动,是企业实施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现,借助5S管理取得成功的企业,均是机械加工、制造、装配等自动化流水线较强的离散型企业。对于现场物流较大、品种较多且无规则形状、粉尘相对比较多的饲料企业来说,其推行带有一定的难度。结合饲料企业自身生产的独特性,在6S的实际推行中应重点强化饲料企业的设备管理与安全管理。
3.1强化6S管理中的设备管理
3.1.1规范设备工作环境。从现场管理讲,设备可同时存在“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和危险源”(以下简称“6源”)。对饲料企业,重点是查污染源和危险源。污染源指由设备引起的灰尘、油污、废料等方面的污染。危险源是指和设备有关的安全事故发生源。安全工作必须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必须消除可能由设备引发的事故和事故苗头,要积极寻找安全隐患并制定策略,如检查设备的各种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设备使用的元器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规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寻找、搜集这些污染源的信息后,通过源头控制、采取防护措施等办法加以解决。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要求,建立或配制设备特殊工艺条件要求的环境设施,满足对温度、洁净度等的要求,清理和整顿好设备的工作环境和设备附件,认真区分工作场所要与不要的物品。通过将不需要的物品处理掉,让生产现场和工作场所透明化,增大作业空间,减少碰撞事故,提高工作效率。
3.1.2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要保证在6S管理中,实现提高员工技术素质、改进员工精神面貌、改善企业工作环境、设备管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要靠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持续有效的检查、评估考核来保证,并将开展6S前后产生的效益对比统计出来,制定各个阶段更高的目标。要让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看到变化和效益,真正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变“要我开展‘6S管理’”为“我要开展‘6S管理’”。设备考核统计指标主要有规范化作业情况,以及能源消耗、备件消耗、事故率、故障率、维修费用和设备有关的废品率等。
3.2强化6S中的安全管理
3.2.1企业安全管理重要性。安全管理是任何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生产及其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就其范围而言,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每个部门和职工,同时也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采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处理安全问题,并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相应的控制,就能使系统的安全程度达到较佳的状态,从而保证饲料企业的安全生产。
3.2.2建立企业安全保证体系。按从属关系及其生产特点,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结构,一般可由思想保证体系、组织保证体系、工作保证体系、监督保证体系等四个子体系所构成。各子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思想保证体系是基础,组织保证体系是保障,工作保证体系是核心,监督保证体系是手段。四个子体系的基本内容如下:
3.2.2.1思想保证体系。指对企业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观念,达到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增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对各类事故的预防能力,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企业一切工作的首位。
3.2.2.2组织保证体系。指建立健全以总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的管理体制。把领导承诺与领导责任(6S的支撑点——领导重视、作好表率)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分工管理、逐级负责、全面监督、层层考核。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原则,突出系统管理的思维方法。
3.2.2.3工作保证体系。指企业围绕实现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所实施的各项管理工作。可分为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两个工作子体系。安全检查子体系的主要内容有:经常开展工艺纪律、设备纪律、劳动纪律、岗位责任制的大检查,开展季节性和节日安全大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安全技术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检查,开展工业卫生、职业病防治、劳动保护设施检查,达到安全把关的目的。安全管理子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并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制,在全体职工中层层签订安全承诺书;建立健全各类安全技术标准、规章制度、安全台账和安全管理网络;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及时准确传递安全信息;开展新、改、扩建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在役装置的劳动安全卫生评价;组织安全技术攻关;对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处理,及时总结。
3.2.2.4监督保证体系。指对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对安全生产技术等进行全面监督的保证体系。企业的安全监督保证体系一般由方针政策监督体系、生产技术监督体系和职工民主管理监督体系三个子体系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技术保证。企业要配备对安全技术工作熟悉的专业人员从事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对关键生产装置、重点生产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在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设置安全工程师,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种隐患,预防各类事故发生,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4、TNPM的概念
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是英文TotalNormalizedProductiveMaintenance的缩写,全员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是在全员生产维护(TPM)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的设备管理模式。众所周知,全员生产维护是日本企业在美国生产维修基础上,吸收了英国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的设备管理,群众路线做法而提出的现场设备管理模式。它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护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以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主张根据企业的设备状况、工人素质和技术水平,制定指导操作工人、维修人员以及生产辅助人员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作业规范,通过宣传、推广和培训,形成可执行的设备管理行为准则,使得设备一生管理的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化、流程闭环化、控制严密化和管理精细化。
这一模式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受到各国企业界的欢迎。同时这一模式也为许多企业带来效益。然而全员生产维修体制在实施中强调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全员”、全效率、“全系统”成为这一管理模式的理念和精髓也是最难跨跃的阶梯。在国内全员生产维护(TPM)在企业的推行或虎头蛇尾或流于形式真正做得好的或推行彻底的并不多见。原因很多,总结起来这两方面的因素就是:一方面企业最高管理者是否真正渴求TPM;另一方面,即使企业领导重视业员工的素质和习惯也会影响TPM的推行。
5TNPM的内容
5.1设备全员规范化管理
制定指导“机、电、仪、操、管”全员参加的设备管理作业规范,通过宣传发动、人员培训,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后,首先从“5S”活动和操作人员的清洁、点检、润滑、保养等工作开始,逐步构成规范的“清洁—点检—润滑—保养—检查—维修”六步闭环管理体系。
5.2设备全系统规范化管理
设备全系统管理是指包括设备生产维修的各个侧面在内的全过程的管理。规范设备全系统管理就是对代表设备一生的“时间维、包含整个生产现场的“空间维”、包含从资金到信息全部要素的“资源维”以及代表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和反馈等全部管理功能的“功能维”所构成的四维空间进行规范管理。
5.3设备全效率规范化管理
重点从限制和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损失、设置与调整损失、闲置和空转及短暂停机损失、速度动能损失、产品质量损失、产品产量损失等六大损失以及降低运行能耗和维修费用、减少事故等方面来规范管理,降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和停机减产损失,提高设备性能和技术寿命,达到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目的。
5.4员工行为全规范化管理
要求全体员工有制度就按制度办;制度不完善先按制度办,然后修改制度;没有制度先办,再根据经验制定制度,连如何建立制度都订有制度和程序,以此使员工从规范做起,逐渐由制度化到习惯化,再转变成性格化,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形成团队的品格、气质和形象。
6、开辟企业设备管理创新之路
如何才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企业的实际,又能兼顾现场设备管理的管理模式呢?TNPM全员规范化生产维护解决了这一问题。
TNPM提倡和鼓励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意识,但是不把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完全寄托在操作工人的“自主”参与上,而是主张根据企业的设备状况、工人素质和技术水平,制定出可以指导操作工人维修人员及生产辅助人员“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作业规范。通过宣传推广和培训形成可执行的设备管理准则。即以规范化解决员工素质问题和习惯问题。同时,以规范化解决制度变革问题,以规范化解决传统企业文化冲突问题,“规范”让企业从“人治”走向“法制”。全员规范化生产维护还主张对设备管理的其它子系统也作为相应的规范化工作,就像ISO标准化控制文件一样使得设备一生管理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化、流程闭环化和管理精细化。使设备管理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工艺可执行。进而向全员生产维修TPM过渡。
企业形成了自己的TNPM全员规范化生产维护系统之后,不论管理层如何变化,也无论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怎样流动,设备管理模式基本稳定不变。今后随着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设备的更新可以对管理内容作变更和调整,管理规范也应不断提高,但是管理基本框架与闭环流程应保持相对稳定。
7、TNMP推行程序
设备管理规范化的实施,首先要有一个详细可行的实施计划和一个吸收生产、工艺、设备、质量、安全、计划、财务等各部门领导参加的专门推进小组,然后选择典型机械设备、生产线、典型管理过程进行攻关,通过宣传发动,调查研究,摸清规律,制定规范,进行实施试验且经过反复推敲后,形成规范化文件,再以一两个典型机械设备或管理环节为突破口,逐步推广到所有机械设备或所有管理过程,使台台设备有规范、个个环节有规范,最后达到全面的设备规范化管理。此后,论领导如何更换,操作与维修人员怎样流动,设备管理规范均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变。新人上岗,首先都要进行规范培训,考试合格方可正式上岗。当然,随着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设备的更新,在保持管理基本框架与闭环流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必须对管理内容作适当的变更和调整,不断提高管理规范。
8、结束语
任何一项新管理模式的实施,都会遇到困难和障碍。没有障碍就没有进步。TNPM管理模式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改革。当今时代是一个速变的时代,企业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变化,企业若要保持最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先进的装备,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大功效。企业需要优秀的设备管理模式,TNPM全员规范化生产维护就是目前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的设备管理模式。(参考文献略)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1、目前企业设备管理状况
面对产品同质化,利润空间趋小的行业环境,目前饲料加工企业正向集团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走联合发展的产业链道路,以实现空间与时间上的利润转换。无论是国有、集体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只有强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里面就包括装备素质及设备管理水平。
饲料企业一般拥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机械设备。因此,如何搞好设备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许多饲料企业轻设备,重工艺,致使企业内部许多员工对设备管理认识不够,在观念上轻维护,重检修;轻预防,重事后;做事随意,弄虚作假,不守规则;一旦设备故障发生,维修人员应接不暇,操作人员却袖手旁观,设备故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企业管理者常常忽视企业设备管理的意义及作用,欠缺对企业设备管理策划和设计的思考。传统管理模式使人们对企业的设备维修模式基本上仍以计划预修体制为主,大多按照设备不同的修理周期进行设备大修、中修或小修,常常造成维修的过剩或不足,甚至还发生损坏性维修,影响设备的寿命。目前6S管理在企业运用较为普遍,但笔者认为在推行6S管理工作时应进一步强化设备与安全管理。为减少员工的工作失误和管理漏洞,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确保企业强大竞争力,推行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设备管理模式将会成为设备管理实践的必要方案。
2设备管理意义重大
2.1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
企业内部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生产经营目标而在企业内部开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它包括企业的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班组管理、现场管理等等。人们常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称作练内功。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企业内功的强弱。内功强,企业抗风雨的能力就强,市场竞争力就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强。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经常开展各项活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千方百计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中,任何一项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内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选择好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切人点和突破口,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设备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
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以确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饲料品种,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安全文明生产,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预测,决定进行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产品的研发、试产、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无不体现出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为赢得和占领市场,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为企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产品,设备管理是保证。设备管理水平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发新产品,必须建立在企业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若疏于管理,用先进设备生产一般产品,会使生产成本增加,失去市场竞争能力,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先进设备带病运转,缺零少件,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发挥全部设备的效能,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有的设备损坏,停机停产,企业虽有先进的设备,不但没有发挥出优势,反而由于设备价高,运转费用大,成为沉重的包袱,致使企业债台高筑,生产经营步履维艰。而一些设备管理好的企业,虽然没有国外的先进装备,由于管理水平高,设备运转状态良好、效率高,一样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强,企业效益也稳步增长。
设备管理是企业产量、质量、效率和交货期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是按合同组织生产,以销定产。合同一经签定,即受到法律保护,无特殊情况不能变更,违约将受严厉的经济制裁。如果没有较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良好设备运转状态做保证,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合同规定的。一旦违约,给企业带来的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往往失去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无不强调安全生产,紧抓常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强制性的,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根据有关安全事故的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一些压力容器、动力运转设备、电器设备等管理不好则更是事故的隐患。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
2.3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进行的,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简单地说,一方面是增加产品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另一方面是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在这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中,设备管理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首先,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党和政府多次提出贯彻国务院《设备管理条例》,加强设备管理一定要与企业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相结合,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技术创新,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新设备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老设备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增强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第二,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企业内部多数人是围绕设备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第三,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好会增大原材料消耗,如出现不良品,原材料浪费更大。在能源消耗上,设备所占的比重更大。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设备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节能降耗永恒的主题。在设备运转过程中,为维护设备正常运转,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物资消耗。设备一般都有常备的零部件、易损件,设备管理不好,零部件消耗大,设备维修费用支出就高。尤其是进口设备,零部件的费用更高。设备运转一定的周期后还要进行大修,大修费在设备管理中也是一项重要的支出,设备管理抓得好,设备大修理周期就可以延长,大修理费用在整个设备生命周期内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就可以下降,从而为降低生产成本打下基础。
3、推行6S管理应强化设备管理与安全管理
6S是在5S(指的是在生产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活动)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活动,是企业实施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现,借助5S管理取得成功的企业,均是机械加工、制造、装配等自动化流水线较强的离散型企业。对于现场物流较大、品种较多且无规则形状、粉尘相对比较多的饲料企业来说,其推行带有一定的难度。结合饲料企业自身生产的独特性,在6S的实际推行中应重点强化饲料企业的设备管理与安全管理。
3.1强化6S管理中的设备管理
3.1.1规范设备工作环境。从现场管理讲,设备可同时存在“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和危险源”(以下简称“6源”)。对饲料企业,重点是查污染源和危险源。污染源指由设备引起的灰尘、油污、废料等方面的污染。危险源是指和设备有关的安全事故发生源。安全工作必须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必须消除可能由设备引发的事故和事故苗头,要积极寻找安全隐患并制定策略,如检查设备的各种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设备使用的元器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规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寻找、搜集这些污染源的信息后,通过源头控制、采取防护措施等办法加以解决。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要求,建立或配制设备特殊工艺条件要求的环境设施,满足对温度、洁净度等的要求,清理和整顿好设备的工作环境和设备附件,认真区分工作场所要与不要的物品。通过将不需要的物品处理掉,让生产现场和工作场所透明化,增大作业空间,减少碰撞事故,提高工作效率。
3.1.2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要保证在6S管理中,实现提高员工技术素质、改进员工精神面貌、改善企业工作环境、设备管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要靠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持续有效的检查、评估考核来保证,并将开展6S前后产生的效益对比统计出来,制定各个阶段更高的目标。要让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看到变化和效益,真正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变“要我开展‘6S管理’”为“我要开展‘6S管理’”。设备考核统计指标主要有规范化作业情况,以及能源消耗、备件消耗、事故率、故障率、维修费用和设备有关的废品率等。
3.2强化6S中的安全管理
3.2.1企业安全管理重要性。安全管理是任何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生产及其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就其范围而言,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每个部门和职工,同时也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采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处理安全问题,并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相应的控制,就能使系统的安全程度达到较佳的状态,从而保证饲料企业的安全生产。
3.2.2建立企业安全保证体系。按从属关系及其生产特点,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结构,一般可由思想保证体系、组织保证体系、工作保证体系、监督保证体系等四个子体系所构成。各子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思想保证体系是基础,组织保证体系是保障,工作保证体系是核心,监督保证体系是手段。四个子体系的基本内容如下:
3.2.2.1思想保证体系。指对企业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观念,达到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增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对各类事故的预防能力,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企业一切工作的首位。
3.2.2.2组织保证体系。指建立健全以总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的管理体制。把领导承诺与领导责任(6S的支撑点——领导重视、作好表率)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分工管理、逐级负责、全面监督、层层考核。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原则,突出系统管理的思维方法。
3.2.2.3工作保证体系。指企业围绕实现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所实施的各项管理工作。可分为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两个工作子体系。安全检查子体系的主要内容有:经常开展工艺纪律、设备纪律、劳动纪律、岗位责任制的大检查,开展季节性和节日安全大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安全技术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检查,开展工业卫生、职业病防治、劳动保护设施检查,达到安全把关的目的。安全管理子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并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制,在全体职工中层层签订安全承诺书;建立健全各类安全技术标准、规章制度、安全台账和安全管理网络;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及时准确传递安全信息;开展新、改、扩建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在役装置的劳动安全卫生评价;组织安全技术攻关;对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处理,及时总结。
3.2.2.4监督保证体系。指对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对安全生产技术等进行全面监督的保证体系。企业的安全监督保证体系一般由方针政策监督体系、生产技术监督体系和职工民主管理监督体系三个子体系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技术保证。企业要配备对安全技术工作熟悉的专业人员从事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对关键生产装置、重点生产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在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设置安全工程师,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种隐患,预防各类事故发生,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4、TNPM的概念
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是英文TotalNormalizedProductiveMaintenance的缩写,全员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是在全员生产维护(TPM)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的设备管理模式。众所周知,全员生产维护是日本企业在美国生产维修基础上,吸收了英国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的设备管理,群众路线做法而提出的现场设备管理模式。它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护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以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主张根据企业的设备状况、工人素质和技术水平,制定指导操作工人、维修人员以及生产辅助人员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作业规范,通过宣传、推广和培训,形成可执行的设备管理行为准则,使得设备一生管理的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化、流程闭环化、控制严密化和管理精细化。
这一模式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受到各国企业界的欢迎。同时这一模式也为许多企业带来效益。然而全员生产维修体制在实施中强调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全员”、全效率、“全系统”成为这一管理模式的理念和精髓也是最难跨跃的阶梯。在国内全员生产维护(TPM)在企业的推行或虎头蛇尾或流于形式真正做得好的或推行彻底的并不多见。原因很多,总结起来这两方面的因素就是:一方面企业最高管理者是否真正渴求TPM;另一方面,即使企业领导重视业员工的素质和习惯也会影响TPM的推行。
5TNPM的内容
5.1设备全员规范化管理
制定指导“机、电、仪、操、管”全员参加的设备管理作业规范,通过宣传发动、人员培训,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后,首先从“5S”活动和操作人员的清洁、点检、润滑、保养等工作开始,逐步构成规范的“清洁—点检—润滑—保养—检查—维修”六步闭环管理体系。
5.2设备全系统规范化管理
设备全系统管理是指包括设备生产维修的各个侧面在内的全过程的管理。规范设备全系统管理就是对代表设备一生的“时间维、包含整个生产现场的“空间维”、包含从资金到信息全部要素的“资源维”以及代表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和反馈等全部管理功能的“功能维”所构成的四维空间进行规范管理。
5.3设备全效率规范化管理
重点从限制和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损失、设置与调整损失、闲置和空转及短暂停机损失、速度动能损失、产品质量损失、产品产量损失等六大损失以及降低运行能耗和维修费用、减少事故等方面来规范管理,降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和停机减产损失,提高设备性能和技术寿命,达到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目的。
5.4员工行为全规范化管理
要求全体员工有制度就按制度办;制度不完善先按制度办,然后修改制度;没有制度先办,再根据经验制定制度,连如何建立制度都订有制度和程序,以此使员工从规范做起,逐渐由制度化到习惯化,再转变成性格化,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形成团队的品格、气质和形象。
6、开辟企业设备管理创新之路
如何才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企业的实际,又能兼顾现场设备管理的管理模式呢?TNPM全员规范化生产维护解决了这一问题。
TNPM提倡和鼓励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意识,但是不把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完全寄托在操作工人的“自主”参与上,而是主张根据企业的设备状况、工人素质和技术水平,制定出可以指导操作工人维修人员及生产辅助人员“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作业规范。通过宣传推广和培训形成可执行的设备管理准则。即以规范化解决员工素质问题和习惯问题。同时,以规范化解决制度变革问题,以规范化解决传统企业文化冲突问题,“规范”让企业从“人治”走向“法制”。全员规范化生产维护还主张对设备管理的其它子系统也作为相应的规范化工作,就像ISO标准化控制文件一样使得设备一生管理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化、流程闭环化和管理精细化。使设备管理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工艺可执行。进而向全员生产维修TPM过渡。
企业形成了自己的TNPM全员规范化生产维护系统之后,不论管理层如何变化,也无论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怎样流动,设备管理模式基本稳定不变。今后随着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设备的更新可以对管理内容作变更和调整,管理规范也应不断提高,但是管理基本框架与闭环流程应保持相对稳定。
7、TNMP推行程序
设备管理规范化的实施,首先要有一个详细可行的实施计划和一个吸收生产、工艺、设备、质量、安全、计划、财务等各部门领导参加的专门推进小组,然后选择典型机械设备、生产线、典型管理过程进行攻关,通过宣传发动,调查研究,摸清规律,制定规范,进行实施试验且经过反复推敲后,形成规范化文件,再以一两个典型机械设备或管理环节为突破口,逐步推广到所有机械设备或所有管理过程,使台台设备有规范、个个环节有规范,最后达到全面的设备规范化管理。此后,论领导如何更换,操作与维修人员怎样流动,设备管理规范均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变。新人上岗,首先都要进行规范培训,考试合格方可正式上岗。当然,随着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设备的更新,在保持管理基本框架与闭环流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必须对管理内容作适当的变更和调整,不断提高管理规范。
8、结束语
任何一项新管理模式的实施,都会遇到困难和障碍。没有障碍就没有进步。TNPM管理模式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改革。当今时代是一个速变的时代,企业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变化,企业若要保持最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先进的装备,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大功效。企业需要优秀的设备管理模式,TNPM全员规范化生产维护就是目前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的设备管理模式。(参考文献略)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