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预防维修制度的发展
来源/作者: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6日 阅读次数:次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划预防修理制度正在逐步发生改变,但其基本理论基础相同。
(1) 改进维修方式和维修制度
在设备维修活动中肯定了操作工人参加的重要性;使修理周期结构更加符合设备的实际运动规律;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延长了休息间隔期;提高修理工作的机械化水平,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取消中修。
(2) 重视设备的更新改造
逐步改变以扩大设备用油量为主的做法,合理调整加工设备的机构,增加特种加工设备及热加工和毛坯加工设备比重;大幅度增加高效和自动化设备的数量和比重;结合大修理进行旧设备的改造。
(3) 加强设备的技术维护,推行技术维护及修理的规程化
前苏联国标【TOCT18322=78】规定:技术维护是当产品(指设备)按规定用途使用、待用、存放和运输时,为保持产品的工作能力或良好状态而进行的一套作业或某项作业。所谓规程化技术维护与维修是指按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时间间隔和工作量进行技术维护与计划修理,许多企业推行规程花维修后,大大提到了维修作业效率和质量,减少了设备因突发故障造成停机损失。
(4)设备修理工作集中化与专业化
设备修理由跨部门的专业化修理企业、行业(或地区)专业化企业、大型企业修理厂共同进行。
此外,还注意采用状态检查、监测技术、故障理论、计算机等新技术。值得注意的是,计划预防修理制的实施支柱——修理周期结构和修理复杂系数仍未改变。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