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质量管理
来源/作者: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9日 阅读次数:次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质量管理水平上不去,终究是因为实践中有许多问题没有想清楚,理论水平不够,缺乏系统完整的思考,缺乏总结。我希望把我多年的工作实践进行一些总结,与有兴趣的人士探讨.
质量管理的其目的和意义何在?
1、要弄清质量管理是做什么的,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质量?质量是包含在产品或服务当中的固有的一种属性。它包括:产品或服务提供的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方便性等。
2、什么是好的产品质量?
现代质量管理学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顾客的期望的程度。所谓好,就是充分满足顾客的期望。
3、顾客的期望是什么?
一般来说,顾客的期望是:快速、物美、价廉、方便(服务)。
4、产品质量由什么决定的?
产品质量是由过程决定的,它包括:
工作质量:研产销各阶段输入输出的正确性;尤其是产品规划和立项工作的前瞻性和正确性;
设计质量:设计成熟度;标准化通用化覆盖率,达标率;
部品质量:部品的可靠性,不良率;
工艺质量:制造的工艺水平,直通率;
5、顾客的期望与过程要素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表中的★多少代表关联度,它越多,关联度越大。从表格的描述可以看出各个过程要素的重要度。
因此,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其意义在于组织中建立一种保证体系,使产品和服务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满足内外顾客需求,树立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从而实现公司的经营和战略目标。
研发的质量管理是各阶段管理的龙头,产品质量80%是由设计决定的。因此,做好研发的质量,也就为保证产品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质量管理的目标:多、快、好、省。具体量化指标可以参照标杆或是纵向对比,制定当年的目标。
研发的质量管理目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量化指标是BOM更改率或更改次数。研发的设计更改次数是很多的,这个目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思想和流程的变革和创新才能达到。
质量管理重要的准则是行动!所遵循的原则是:流程管理,闭环管理,从一而终。有检查,有落实,有跟踪,有反馈,有结果,有始有终。
研发质量管理的特点和难点:
特点: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高密度、高强度、高标准;开发人员进度意识远大于质量意识,争分夺秒用来形容产品开发过程一点不过。所以,要严格贯彻质量流程和标准是很难的,需要不断优化,不断摸索新方法来满足开发任务的需要。
难点:难点是如何预防以及快速高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和跟进问题。经常是问题到后面才发现,结果抱怨DQA工作没有做好。也有的是尽管前面发现了问题,开发人员也承若解决问题,但没有落实,也没有人继续跟进,造成不了了之,到后面又发现来改正。说到底,这方面是系统运作的问题,如何保证体系运行的效率、效果,这是一个非常的大的问题,需要一个专家组进行规划和实施。这也是一个战略层面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高层来解决。
研发的质量管理不能脱离整个质量管理的系统,必须延伸到制造和售后服务。了解产品各阶段中存在的设计、工艺、部品方面的问题,为改良设计,优化流程,收集必要的信息。
质量如何进行管理
质量管理没有完全一样的组织、流程和方法,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在介绍管理方法之前,先来看一看三星总裁是如何对待质量的。
“1992年在欧洲,三星现任总裁李健熙路过卖场,四处搜寻三星的产品,最终发现三星的一款微波炉被摆放在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无人问津,顶部一片尘土。他回忆说,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当时韩国市场还很狭小,世界市场对三星的评价这样低,企业怎么发展?随即,李健熙发表了“新经营理论”,核心就是创建让人认可的高端品牌。尽管三星在营销上不遗余力,但“对三星来说,技术和质量是创建品牌的先决条件,没有技术也创建不了品牌。”三星中国市场部部长刘然认为。
“李健熙焚毁三星产品抓质量,还有两个故事。在美国,当三星的产品沦落到地摊上的大路货后,李健熙下令把三星生产出的一些认为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包括电视机、冰箱、微波炉堆到操场上,点火焚烧。三星手机刚开始销售时,出现了不少次品。李健熙的做法是下令回收全部15万部手机,将其堆积在工厂前焚毁,价值150亿韩元的产品,化为尘烟。自1993年开始转变管理理念,开始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事业结构、人才培养、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控制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并度过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质量管理的动力和效果来自公司的战略的要求。具体的方式方法如何?这里介绍一种国际大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组织和思路。全面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TQM:
研发、采购、制造、客服四大供应链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形成TQM组织框架。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单元之间的互动,形成TQM的日常活动。
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单元之间的互动,形成TQM的日常活动。单元内部,形成二级三级的活动。这是开展质量工作的基石。
TQM:以实现组织的战略和方针为目标:
建立一二级组织架构;
建立质量体系/制度;
确定质量目标,进行KPI考核;
二级组织架构
QA:体系维护,审计,问题跟进,追踪,年月周日报表
QC:执行标准,检查,测试,记录;
QE:问题分析,对策,标准维护;
QA、QC、QE可以是三组人员,也可以是兼职,由一组人员担任,简称QA。人人都是QA。
6sigma是很好的方法和工具,对持续改善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其在业界的推广是质量管理的重要里程碑。另外,还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也是前人重要的管理实践的结晶。
研发阶段可以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如QFD,DFMEA,TRIZ,BRAINSTORM,并行工程,DOE,田口法等等。实用的常用方法的是:QFD、DFMEA、BRAISTORM,并行工程。
质量管理的效果,衡量其工作的成效,保证质量工作有效性,稳定性,必须要定期评估。
原则:数据为主,全面客观。
公式:效果=流程质量×执行力
流程质量=公司战略×组织结构;执行力=人员素质×规章制度
评估的方法:管理评审,季度/月度/周/日报;
工具:QC七大手法。点检表、鱼骨图、直方图、分层的点图、柏拉图、散点图、控制图。
两个持续改善实践的案例
“品质提升工程——DQA项目”和“提升DQA过程能力,降低试产BOM更改率”这两个项目的开展,开创并建立了我们公司研发质量管理的新局面和新秩序。在此之前,研发是没有规范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问题层出不穷,生产销售等部门抱怨很多。典型的就是ECN居高不下,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集团和公司的大力推行变革创新,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理念和文化等活动,我们先后推出了这样的改善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建立DQA的组织和流程,初步规范制度和流程。第二个项目是针对DQA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改善,聚焦在改善ECN上,推动流程的细节改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ECN由改善前的基础型16%降低到4%,派生型8%降低到3%(9月份数据)。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当然这些成绩,不是个人功劳,是整个团队和公司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DQA还是一个新组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比如,人员的素质、组织的执行力、流程的优化等等;还需要拓展到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中,比如:体系的维护、项目决策、方法的创新等。这些将随着整个组织逐步管理规范,逐步完善。
质量管理没有止尽,不断探索,不断改善,满足顾客期望,提升品牌忠诚度、美誉度,最终为顾客,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质量管理水平上不去,终究是因为实践中有许多问题没有想清楚,理论水平不够,缺乏系统完整的思考,缺乏总结。我希望把我多年的工作实践进行一些总结,与有兴趣的人士探讨.
质量管理的其目的和意义何在?
1、要弄清质量管理是做什么的,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质量?质量是包含在产品或服务当中的固有的一种属性。它包括:产品或服务提供的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方便性等。
2、什么是好的产品质量?
现代质量管理学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顾客的期望的程度。所谓好,就是充分满足顾客的期望。
3、顾客的期望是什么?
一般来说,顾客的期望是:快速、物美、价廉、方便(服务)。
4、产品质量由什么决定的?
产品质量是由过程决定的,它包括:
工作质量:研产销各阶段输入输出的正确性;尤其是产品规划和立项工作的前瞻性和正确性;
设计质量:设计成熟度;标准化通用化覆盖率,达标率;
部品质量:部品的可靠性,不良率;
工艺质量:制造的工艺水平,直通率;
5、顾客的期望与过程要素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表中的★多少代表关联度,它越多,关联度越大。从表格的描述可以看出各个过程要素的重要度。
因此,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其意义在于组织中建立一种保证体系,使产品和服务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满足内外顾客需求,树立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从而实现公司的经营和战略目标。
研发的质量管理是各阶段管理的龙头,产品质量80%是由设计决定的。因此,做好研发的质量,也就为保证产品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质量管理的目标:多、快、好、省。具体量化指标可以参照标杆或是纵向对比,制定当年的目标。
研发的质量管理目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量化指标是BOM更改率或更改次数。研发的设计更改次数是很多的,这个目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思想和流程的变革和创新才能达到。
质量管理重要的准则是行动!所遵循的原则是:流程管理,闭环管理,从一而终。有检查,有落实,有跟踪,有反馈,有结果,有始有终。
研发质量管理的特点和难点:
特点: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高密度、高强度、高标准;开发人员进度意识远大于质量意识,争分夺秒用来形容产品开发过程一点不过。所以,要严格贯彻质量流程和标准是很难的,需要不断优化,不断摸索新方法来满足开发任务的需要。
难点:难点是如何预防以及快速高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和跟进问题。经常是问题到后面才发现,结果抱怨DQA工作没有做好。也有的是尽管前面发现了问题,开发人员也承若解决问题,但没有落实,也没有人继续跟进,造成不了了之,到后面又发现来改正。说到底,这方面是系统运作的问题,如何保证体系运行的效率、效果,这是一个非常的大的问题,需要一个专家组进行规划和实施。这也是一个战略层面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高层来解决。
研发的质量管理不能脱离整个质量管理的系统,必须延伸到制造和售后服务。了解产品各阶段中存在的设计、工艺、部品方面的问题,为改良设计,优化流程,收集必要的信息。
质量如何进行管理
质量管理没有完全一样的组织、流程和方法,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在介绍管理方法之前,先来看一看三星总裁是如何对待质量的。
“1992年在欧洲,三星现任总裁李健熙路过卖场,四处搜寻三星的产品,最终发现三星的一款微波炉被摆放在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无人问津,顶部一片尘土。他回忆说,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当时韩国市场还很狭小,世界市场对三星的评价这样低,企业怎么发展?随即,李健熙发表了“新经营理论”,核心就是创建让人认可的高端品牌。尽管三星在营销上不遗余力,但“对三星来说,技术和质量是创建品牌的先决条件,没有技术也创建不了品牌。”三星中国市场部部长刘然认为。
“李健熙焚毁三星产品抓质量,还有两个故事。在美国,当三星的产品沦落到地摊上的大路货后,李健熙下令把三星生产出的一些认为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包括电视机、冰箱、微波炉堆到操场上,点火焚烧。三星手机刚开始销售时,出现了不少次品。李健熙的做法是下令回收全部15万部手机,将其堆积在工厂前焚毁,价值150亿韩元的产品,化为尘烟。自1993年开始转变管理理念,开始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事业结构、人才培养、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控制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并度过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质量管理的动力和效果来自公司的战略的要求。具体的方式方法如何?这里介绍一种国际大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组织和思路。全面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TQM:
研发、采购、制造、客服四大供应链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形成TQM组织框架。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单元之间的互动,形成TQM的日常活动。
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单元之间的互动,形成TQM的日常活动。单元内部,形成二级三级的活动。这是开展质量工作的基石。
TQM:以实现组织的战略和方针为目标:
建立一二级组织架构;
建立质量体系/制度;
确定质量目标,进行KPI考核;
二级组织架构
QA:体系维护,审计,问题跟进,追踪,年月周日报表
QC:执行标准,检查,测试,记录;
QE:问题分析,对策,标准维护;
QA、QC、QE可以是三组人员,也可以是兼职,由一组人员担任,简称QA。人人都是QA。
6sigma是很好的方法和工具,对持续改善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其在业界的推广是质量管理的重要里程碑。另外,还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也是前人重要的管理实践的结晶。
研发阶段可以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如QFD,DFMEA,TRIZ,BRAINSTORM,并行工程,DOE,田口法等等。实用的常用方法的是:QFD、DFMEA、BRAISTORM,并行工程。
质量管理的效果,衡量其工作的成效,保证质量工作有效性,稳定性,必须要定期评估。
原则:数据为主,全面客观。
公式:效果=流程质量×执行力
流程质量=公司战略×组织结构;执行力=人员素质×规章制度
评估的方法:管理评审,季度/月度/周/日报;
工具:QC七大手法。点检表、鱼骨图、直方图、分层的点图、柏拉图、散点图、控制图。
两个持续改善实践的案例
“品质提升工程——DQA项目”和“提升DQA过程能力,降低试产BOM更改率”这两个项目的开展,开创并建立了我们公司研发质量管理的新局面和新秩序。在此之前,研发是没有规范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问题层出不穷,生产销售等部门抱怨很多。典型的就是ECN居高不下,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集团和公司的大力推行变革创新,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理念和文化等活动,我们先后推出了这样的改善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建立DQA的组织和流程,初步规范制度和流程。第二个项目是针对DQA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改善,聚焦在改善ECN上,推动流程的细节改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ECN由改善前的基础型16%降低到4%,派生型8%降低到3%(9月份数据)。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当然这些成绩,不是个人功劳,是整个团队和公司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DQA还是一个新组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比如,人员的素质、组织的执行力、流程的优化等等;还需要拓展到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中,比如:体系的维护、项目决策、方法的创新等。这些将随着整个组织逐步管理规范,逐步完善。
质量管理没有止尽,不断探索,不断改善,满足顾客期望,提升品牌忠诚度、美誉度,最终为顾客,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