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超能力 提高竞争力 TEL:4006-023-060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益知识 > 品质管理 >
六种企业质量管理术语详解
来源/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阅读次数:
  本文主要讲解六种企业质量管理术语详解,分别是朱兰螺旋图、重心法、质量诊断、质量责任制、质量体系认证、质量责任制、质量职能。
  
  朱兰螺旋图
  朱兰螺旋图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率先采用表达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条螺旋上升曲线,该曲线对品质管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朱兰螺旋图主要内容
  1.产品的质量形成过程包括市场研究,产品开发、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工艺,采购,仪器仪表及设备装置,生产,工序控制,产品检验、测试,销售及服务等共13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的过程。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产品质量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3.要完成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就必须将上述各个环节的品质管理活动落实到各个部门以及有关的人员,要对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4.品质管理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企业内各部门及员工,还涉及企业外的供应商、零售商、批发商以及用户等单位及个人。
  5.品质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朱兰螺旋曲线所揭示的各个环节的品质活动,都要依靠人去完成。人的因素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品质管理应该提倡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此外,要使"循环"顺着螺旋曲线上升,必须依靠人力的推动,其中领导是关键,要依靠企业领导者做好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工作,形成强大的合力去推动质量循环不断前进,不断上升,不断提高。
  
  重心法
  重心法是一种设置单个厂房或仓库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现有设施之间的距离和要运输的货物量,经常用于中间仓库或分销仓库的选择。商品运输量是影响商品运输费用的主要因素,仓库尽可能接近运量较大的网点,从而使较大的商品运量走相对较短的路程,就是求出本地区实际商品运量的重心所在的位置。
  
  质量职能
  质量职能是对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技术、生产和管理活动的总称。在一个企业内部,质量职能就是对在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各部门应发挥的作用或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的一种概括。
  质量职能的主要内容
  1.为保证产品质量,企业业务部门、各级各类人员所应承担的质量任务、职务和权限;
  2.为保证产品质量而制定的各种标准、工作程序、规定使用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
  3.对质量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
  进行企业质量职能活动时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明确目标。明确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将这些活动委派给企业的相应部门;
  2.提供工具和设施。向这些部门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工具和设施;
  3.确保实施。确保这些活动在各部门、各环节的实施;
  4.协调系统。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指向共同的目标,以综合、系统的方式来解决质量问题,使企业的活动及其成果达到最佳的水平。
  
  质量诊断
  质量诊断是指对受诊企业的产品,过程或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诊察,以判定其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或其质量管理工作是否适当、有效、查明发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进而指出改进和提高方向、途径和措施的全部活动。
  两个方面的诊断
  质量诊断是企业诊断中的一种专题诊断,它包括产品质量及质量管理两个方面的诊断。
  产品质量诊断即对“硬件”的质量诊断,就是经常或定期地对市场上出售或库存的产品进行抽查,检查产品质量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掌握产品的质量信息,以便采取对策加以改进。
  质量管理诊断也称QC诊断,包括工序质量诊断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工序质量诊断就是通过对工序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掌握工序质量是否稳定,工序能力是否充分,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即对“软件”的质量诊断,就是对PDCA循环的诊断。
  
  质量诊断评价方法
  质量诊断可以由公司(或企业)的外部人员进行,也可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互诊。质量诊断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数量化的评价方法,一般有直接评分法,加权评分法、模糊数学法、瑟斯顿法等。质量诊断分析方法常用的有调查表法、排列图法、因果图法等。
  质量诊断的步骤
  1.进行诊断,它包括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及其原因;设计具体的改善方案和提出诊断报告书三个步骤;
  2.实施指导,它包括对有关人员培训、制定实施计划,进行指导帮助以及执行三个阶段。
  
  质量责任制
  质量责任制是指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一种责任制度。是搞好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质量责任制中,应明确规定企业每个人在质量工作上的责任、权限与物质利益。质量责任制一般有企业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职能机构责任制以及车间、班组和个人责任制。
  建立质量责任制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明确质量责任制的实质是责、权、利三者的统一,切忌单纯偏重任何一个方面;
  2.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业务来制定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
  3.规定的任务与责任要尽可能做到具体化、数据化,以便于进行考核;
  4.在制定企业的质量责任制时,要由粗到细,逐步完善;
  5.为了切实把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奖惩措施。
  
  质量信息系统
  质量信息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传输和存储的有机体系。质量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建立正规的持续信息流,为决策和控制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质量信息。
  质量信息系统的四条路径
  质量信息系统一般要建立有四条路径的交流网络。这四条路径是:目标传达、绩效反馈、认可与模拟以及顾客反馈。
  目标是指量化的短期顾客需求和经营业绩,它促使人们衡量质量信息系统的绩效。目标应由企业制定或批准,通过流程中的限制来传达给每位员工。
  绩效反馈是第二条路径。为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必须为每个目标制定衡量方法,定期检测并允许依据检测结果制定改进方案,建立起在质量组织结构内自下而上反馈绩效的方式。由于绩效反馈系统同经营单位的目标息息相关,所以可使管理者追根溯源查出业绩优秀或不良的特定流程。
  第三条重要路径是认可与模拟。认可有利于实现经营目标的决策和行为可逐渐培育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做出的认可必须前后一致,并配有确立的奖励机制。主人翁精神可以营造一种改革和创新的氛围,允许对将来的可能行为进行模拟。模拟不仅使企业能在不影响日常运作的情况下直观未来,而且鼓励顾客进行反馈。
  最后一条路径是顾客反馈。至此,信息环路已经全部接通。若希望对企业的目标准确施加影响并加以调整,从而使之朝着满足四合一顾客的方向努力,也就需要得到确切的顾客反馈。
  
  质量体系认证
  质量体系认证是指第三方(社会上的认证机构)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评定和注册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审核、评定和事后监督来证明供方的质量体系符合某种质量保证标准,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给予独立的证实。质量体系认证在国际上亦称为企业认证,质量体系注册,质量体系评审,质量体系审核等。在我国,质量体系认证指由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可并授权的认证机构依据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对申请认证的单位进行审核确认,并以注册及颁发认证证书的形式,证明其质量体系和质量保证能力符合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在第二章第九条中对认证的管理、认证的方式以及认证的对象等给予原则性的规定,并明确了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家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
  质量体系认证,起源于产品质量认证中的“企业质量保证能力评定”。这种评定着重对保证质量条件进行检查,以确认该企业能否保证其申请产品能长期稳定地符合特定的产品标准。因此,不能把产品质量认证中质保能力评定与单独的质量体系认证等同起来,质量保证能力评定只是质量体系认证中的一部分。
  质量体系认证的特点
  独立的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诞生于70年代后期,它是从产品质量认证中演变出来的。质量体系认证具有以下特点:
  1.认证的对象是供方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不是该企业的某一产品或服务,而是质量体系本身。当然,质量体系认证必然会涉及到该体系复盖的产品或服务,有的企业申请包括企业各类产品或服务在内的总的质量体系的认证,有的申请只包括某个或部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体系认证。尽管涉及产品的范围有大有少,而认证的对象都是供方的质量体系。
  2.认证的依据是质量保证标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往往是供方为了对外提供质量保证的需要,故认证依据是有关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为了使质量体系认证能与国际作法达到互认接轨,供方最好选用ISO9001、ISO9002、ISO9003标准中的一项。
  3.认证的机构是第三方质量体系评价机构。要使供方质量体系认证能有公正性和可信性,认证必须由与被认证单位(供方)在经济上没有利害关系,行政上没有隶属关系的第三方机构来承担。而这个机构除必须拥有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人员、符合要求的资源和程序外,还必须以其优良的认证实践来赢得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信任,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
  4.认证获准的标识是注册和发给证书。按规定程序申请认证的质量体系,当评定结果判为合格后,由认证机构对认证企业给予注册和发给证书,列入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名录,并公开发布。获准认证的企业,可在宣传品、展销会和其它促销活动中使用注册标志,但不得将该标志直接用于产品或其包装上,以免与产品认证相混淆。注册标志受法律保护,不得冒用与伪造。
  5.认证是企业自主行为。产品质量认证,可分为安全认证和质量合格认证两大类,其中安全认证往往是属于强制性的认证。质量体系认证,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质量信誉和扩大销售量,一般是企业自愿,主动地提出申请,是属于企业自主行为。但是不申请认证的企业,往往会受到市场自然形成的不信任压力或贸易壁垒的压力,而迫使企业不得不争取进入认证企业的行列,但这不是认证制度或政府法令的强制作用。
  取得质量体系认证的条件
  企业要取得质量体系认证,主要应作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二是作好与体系认证直接有关的各项工作。关于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仍应从质量职能分配入手,编写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贯彻手册和程序文件,做到质量记录齐全。与体系认证直接有关的各项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全面策划,编制体系认证工作计划;
  2.掌握信息,选择认证机构;
  3.与选定认证机构洽谈,签订认证合同或协议;
  4.送审质量保证手册;
  5.作好现场检查迎检的准备工作;
  6.接受现场检查,及时反馈信息;
  7.对不符合项组织整改;
  8.通过体系认证取得认证证书;
  9.防止松劲思想不能倒退,继续健全质量体系;
  10.进行整改,迎接跟踪检查。
  企业取得体系认证的三项关键是领导重视、正确的策划以及部门和全体员工积极的参与。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5S咨询 6S咨询 7S咨询 5S管理咨询 6S管理咨询
7S管理咨询 5S现场管理咨询 6S现场管理咨询 7S现场管理咨询 5S咨询公司
6S咨询公司 7S咨询公司 5S管理咨询公司 6S管理咨询公司 7S管理咨询公司
5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6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7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5S培训 6S培训
7S培训 5S管理培训 6S管理培训 7S管理培训 5S现场管理培训
6S现场管理培训 7S现场管理培训 5S培训公司 6S培训公司 7S培训公司
5S管理培训公司 6S管理培训公司 7S管理培训公司 5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6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 张老师
  • 王老师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