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超能力 提高竞争力 TEL:4006-023-060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益知识 > 品质管理 >
如何更好更有效的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来源/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7日 阅读次数:
      企业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都会想着如何更好的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一、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要认真学习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清晰的管理层次
  质量管理工作纷繁复杂,长期以来难以形成清晰的管理层次。特别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加大,涉及的部门增多,质量管理的层次更为复杂。因此,必须建立清晰明确的质量管理层次。
  2.要建立金字塔式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在建立质量体系文件时,要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理论企业的实际要求,将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四层,构成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金字塔。
  3.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主要依据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2)啤酒生产规范;
  (3)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4.要制订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二、三层次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二层次文件包括“过程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等操作性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三层包括作业指导书及其它规定和制度。
  二、制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注意的问题
  在ISO9000:2000标准中提出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它吸收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是全球质量管理的经验总结,是管理工作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在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要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将八项管理原则融入到质量管理的范畴,贯穿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并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宗旨,强化为客户服务的理念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之一是以客户为中心。所谓的服务理念,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的有关服务的意识、规范、原则、思维方式的总和。考核体系要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客户需求。
  2.将ISO9000的过程控制方法融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
  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中,有两项与“过程方法”相关。过程方法的目的是获得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并使企业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控制成本。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要制订质量客户投诉处理规定,明确质量管理部门和市场部门处理客户投诉的工作流程,强调为市场服务的理念。质量管理部门不仅要关注产品的质量指标,而且要关注客户的投诉,及时处理客户投诉的质量问题。
  3.将ISO9000的PDCA循环控制融入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的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是一个闭环控制过程。在工作中要强化工作流程的闭环控制。一个闭环流程既可能是一个具体事件,也可能是一个过程,它包括: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子过程。一个闭环流程可能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可能跨在几个部门之间。在部门之间不仅要保证正向渠道的畅通,而且要注意反馈渠道的畅通,只有两个渠道都畅通,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流程。每一次循环的结束,都会有新的收获,每一次循环的开始,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质量体系的运行出现“亚健康”现象的原因
  当前,大多数的啤酒企业都已搭上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班车,有些啤酒企业从此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而有些企业,虽然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却没有提高,从而导致体系的运行出现“亚健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系疲劳化,流于形式主义。不少获证企业求证心切,照抄照搬标准或“范本”条款。
  2.证书成了“假文凭”,体系退化。有章不循,内审走过场,管理评审形式化。
  3.体系空壳运行,没有实际针对目标。质量方针和目标与企业的日常运作相脱节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企业领导和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产生质疑,最终导致质量体系运行出现“亚健康”现象的发生。
  四、如何走出质量体系“亚健康”的泥潭
  在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中,有的企业产品质量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而有的企业却面貌依旧,产品质量平平。究其原因,除体系本身的客观原因外,主要还是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程序”,即按规定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企业的所有人员依法行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且持之以恒。
  从全面质量管理到IS09000再到现在的60管理,企业在不断探索中希望获得一个有效的QMS,但由于对某些深层因素没有很好地把握,导致不少企业的QMS存在缺陷而难以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QMS运行中普遍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l忽视培植体系运行的文化土壤:
  被动的而不是深入的、主动的状态,那么建立起来的QMS很容易与模式倡导的思想发生偏离。当其结果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时,企业管理层便容易对QMS建立的依据产生怀疑,由于缺乏深度的检讨,管理层很容易丧失信心,从而导致企业QMS处于无所适从的紊乱状态。其实任何一种模式,如果不深刻理解它蕴涵的思想,并努力培植适合这种模式运用的管理土壤和文化状态时,再好的模式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改进建议:
  (1)企业管理者要有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从改造企业的思想或者文化状态人手,首先明确制度管理是贯彻IS09001国际标准的关键,也是QMS有效运行的基石和准绳。
  (2)导人“诚实、诚信”思想,即从管理层带头,企业QMS运行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完全依照企业的各项规章不折不扣地执行。
  (3)企业管理者必须逐步依靠规章去建立一个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质量文化,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不能因为管理者个人身份的变更而导致文化形态的变更,否则企业永远不可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特征。
  (4)企业管理者应潜心研究企业的质量战略目标,并寻找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最适合企业的手段和方法,要明白任何一个管理模式必须结合企业的内外环境有机实施和推行,重要的并不是工具,而是培植使这个工具充分发挥作用的文化土壤。
  2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
  就现状而言,不少企业的QMS管理职责还未完全履行到位,具体表现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文件化的QMS及其过程对本部门提出了什么要求,赋予了什么职责与权限,应该如何履行这些职责与权限不甚明白,因而无法把质量职责
  
  改进建议:
  (1)企业管理者应做履行QMS质量职责的“明白人”和“带头人”。各级管理者要明确在整个QMS过程中自己处于什么地位,应执行的质量职责是什么。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全力完成所负责的质量职能/质量活动,成为认真履行质量职责的榜样,并带动下属及相关人员圆满地履行质量职责。
  (2)各级管理者应为与本职有关的过程、层次和部门的质量职能/质量活动提供履行QMS要求的指导性文件和评价准则。
  (3)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管理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沟通QMS的运行态势以及各层次、各部门、各岗位的业绩与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3制度管理的根基不牢:
  QMS体系运行的支撑是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必须建立在一个合理、规范、严格的基础上,必须得到企业各级管理层的充分理解和支持。目前,不少企业的QMS制度管理至少还存在以下缺陷:
  (1)制度所定的程序操作性不强。如不少管理程序,尤其是涉及多个部门接口关系的程序,规定不细致,接口不清晰,流向不顺畅,导致执行困难。此外,不少工艺和检验文件规定粗糙,与实际脱节。
  (2)程序规定不完整。许多环节由于缺少有效版本的管理程序,往往依照领导或当事人的意愿行事,当领导或当事人变更时,使得后继者无所适从,“另起炉灶”,造成管理上的随意性。
  (3)程序执行不到位。个别管理者对程序研究宣贯不够,或者认为程序是束缚自己的“绳索”,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主观经验办事,对程序产生一种不正常的“逆反”心理。
  改进建议:
  (1)组建跨部门的专门班子,对企业现有的QMS管理程序进行认真、全面的调研摸底,提出改进建议方案,提交各职能部门审议后付诸实施。
  (2)各归口部门对本部门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提出需要实施程序化管理的环节,补充完善相应的管理程序。
  (3)工艺和质量部门要加强工艺、检验文件的评审把关,建立健全逐级审核程序。文件编制人员要深入现场,积极听取现场员工尤其是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员工的意见,确保文件的先进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o(4)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使他们明确自身在QMS运行中的角色、所承担职能的重要性,强化其遵守企业规章的观念。
  (5)定期、及时地自我完善QMS规章,把富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新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纳入QMS管理规章中。
  4QMS监视和测量方法档次不高:
  QMS的监视和测量活动,是IS09001:2000标准的重点要求之一,而监视和测量活动的有效性与效率,取决于所用监视与测量方法的适宜性。从过程的结果与有效性的角度来分析,不少企业目前所用的监视与测量方法的适宜性还不是很强。具体表现是:
  (1)产品监视与测量方法的运用不适宜。如在进货、工序检验中,仍采用已被实践淘汰了的百分比抽样,没有推广采用抽样检验的国家标准,降低了抽样检验方案的代表性与置信度。
  (2)质量统计技术用于QMS监视和测量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一些部门对质量统计技术的应用存在畏难情绪,或者把质量统计技术理解为单纯的数据统计计算。
  (3)现场管理存在以产品检验代替预防控制的现象,一些部门对事后的“救火”管理重于对事前因素的预控,缺乏必要的手段对影响过程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有效的带有预防性质的监视和测量。
  (4)对特殊过程所用设备的认可和鉴定,多是简单地就设备的性能和工艺参数孤立地进行测试便作出结论,而未把设备放在工序运行中,与5M1E结合起采综合地进行。
  改进建议:(1)各级管理者及有关人员应学习、掌握某些适用的质量监控方法(包括统计技术),依据产品、过程和QMS运作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
  (2)各职能部门应积极探索采用先进的监视和测量方法。例如:设计开发部门可应用试验设计法、可靠性管理技术去优化设计产品的性能与参数组合;应用FTA法去分析可能发生的质量缺陷,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预先作出保证产品安全性的设计措施;工艺部门可应用试验设计法、优选法、相关分析法等去优选工艺因素与工艺参数,以完善工艺过程,提高工艺水平;质量部门可分别针对计数质量特性/计量质量特性,依照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选择适用的计数抽样方案并予以正确运用。
  (3)质量部门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对影响产品质量各因素的预防控制上,研究采用6S管理、方差分析、SPC技术以及其他适用的工序控制方法,去监视过程运行的质量波动,发现质量异常征兆,及时予以消除。
  (4)设备管理部门要研究探索先进的设备状况监视和测量技术的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5S咨询 6S咨询 7S咨询 5S管理咨询 6S管理咨询
7S管理咨询 5S现场管理咨询 6S现场管理咨询 7S现场管理咨询 5S咨询公司
6S咨询公司 7S咨询公司 5S管理咨询公司 6S管理咨询公司 7S管理咨询公司
5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6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7S现场管理咨询公司 5S培训 6S培训
7S培训 5S管理培训 6S管理培训 7S管理培训 5S现场管理培训
6S现场管理培训 7S现场管理培训 5S培训公司 6S培训公司 7S培训公司
5S管理培训公司 6S管理培训公司 7S管理培训公司 5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6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
  • 张老师
  • 王老师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