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精益生产的误区
来源/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8日 阅读次数:次
精益生产方式在多家企业尝试中遭遇困顿,精益生产不仅仅是模式的套用,更多涉及到包括人力资源,品质,供应链物流的安定化的系统管理与改善工程。
作为咨询顾问师,我们不赞成企业为做精益而精益,为学习精益而精益,许多功夫自在精益之外。精益的精髓在哪里?厂情不同,企业文化不同,管理基础不同,无法套用,关键是学会精益思维和理念
通过精益生产和精益质量管理的一系列手段,丰田汽车给汽车工业中的质量、可靠性和制造成本等标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由此带来的种种好处使许多制造型企业都争先恐后地学习并且实施丰田生产系统,以增强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但令人失望的是,许多企业在努力之后得出了一个悲观的结论:“丰田生产系统不适合本公司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事实果真如此吗?
调查表明:精益思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灵活,并且在不同程度上给各行各业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下面,我们将就精益思维做一个深入浅出的探讨:
许多对精益生产是否适用于您公司业务所产生的怀疑起源于“到底什么是精益?”。如果精益只是一套丰田汽车用于供应商管理、整车装配以及零部件供应的特定工具和技巧,那么如果您的业务与丰田模式不匹配,移植这些工具与技巧无疑是有相当难度的。
对于一个非汽车行业的制造企业来说,那么照搬丰田生产系统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丰田使用看板拉动系统和“物料超市”来对生产线旁的零部件进行补充。零部件供应商每隔一至二个小时会对该“物料超市”中的几千种零件进行补充。所以当您去参加了一个研讨会,学习了拉动系统,兴冲冲地回到本公司,希望建立一个“物料超市和看板拉动”系统。但是当您花费了相当的金钱与精力后,却发现无法实现真正的业务运转,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您没有一个均衡的生产计划:在物料超市中的库存水平是直接由贵公司的生产计划的波动来决定的。您必须保证一个最小的最大库存量来维持生产的顺利进行。但是如果您的生产计划波动过大,那么所有涉及到的零件的最大库存也要相应增加,这样您最后可能会发现自己被淹没在零部件的海洋之中;
您的工厂可能有上千种最终产品,由此牵涉到的零部件可能会达到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种。某些用于特殊订单或季节性订单的零部件一年甚至只会用上一次,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丰田生产系统适用于大批量、少品种的稳定生产情况(比如电脑、家电行业);
您的物料部门员工认为物料拉动系统是一种麻烦,不予以采纳。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答案呢?您可以由此得出结论:精益生产不适合您的情况,并且决定尝试其他方法,如限制理论、六西格马理论、电子排序等等,或者您可以退一步问自己:丰田生产系统的真谛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适用于我们的情况?希望您的选择是后者。如果您意识到精益是一种哲学思想,并且能将丰田的那套工具因地制宜地加以实施的话,您的精益转化是能获得成功的。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功实施精益转化呢?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精益生产并非是一套您可以从其他企业照抄过来的一成不变的程序,甚至连丰田生产系统的根本原则您都必须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来适应您的具体情况。精益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其根本决定因素还是集中在“通过消除非增值(浪费)活动来缩短生产流程”。其实施过程则因地而异,您必须根据您的业务内容和生产技术来制定出适合您具体情况的解决方案。
最终的解决方案仍是“一个流”,丰田至今仍在努力向该方向迈进,但是丰田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意识到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看板拉动系统(某些人将它与丰田生产系统的实质相混淆)只是一种妥协的手段。当一个流在现实中不可行时,退而求其次的是控制原材料和在制品库存,并将库存逐步缩小。看板则是一种为达到该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简单的目视化管理系统。实际上,有许多方法来控制厂内的物流——用看板控制小包装零件,大的零件则可以用按灯系统来进行物料填充,通过排序将大的零件或分总成送到生产流水线旁,目视化管理的先进先出缓冲区等等。设计一个精益系统意味着决定什么样的控制手段或工具适用于什么样的零件。
本人认为对此进行分析的最有力工具是“价值流程图分析”。在价值流程图中,各生产工艺被画成由箭头连接的方框,在各个工艺之间有代表在制品库存的三角框。各种图标表示不同的物流和信息流,连接信息系统和生产工艺之间的折线表示信息系统正在为该生产工艺进行排序等等。在完成目前状态的价值流程图绘制工作以后,您将描绘出一个精益远景图。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图标用来表示连续的流程,各种类型的拉动系统,均衡生产以及缩短工装更换时间。其典型的结果为操作工序缩短,推动系统被由顾客为导向的拉动系统所替代,生产周期被细分为增值时间和非增值时间。
当然,如果不付诸实施,一张规划得再如何巧妙的图表也只是废纸一张。精益远景图必须转化为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必须包括什么,什么时候和谁来负责,并且必须在实施过程中设立评审节点。当该计划付诸实施后,精益远景图逐步成为现实。在价值流程图标的指导下,各个独立的改善项目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比如,大家就会十分明确为什么要实施全员生产性维护系统。这并非是一套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措施。有了全员生产性维护系统,我们能够提高机器开动率,用来支持低库存率的物料超市,并且保持我们对客户的成品供应。
在车间现场发生的显著改进能引发滚雪球效应般的一系列企业文化变革。但是如果想象由于车间平面布置和定置管理上的改进就能自动推进积极的文化改变,显然是不明智的。文化的变革要比生产现场的改进难上十倍。两者都是必须完成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在实施一个项目中,公司副总裁级的管理层持之以恒地到生产现场聆听基层的声音,并对正在进行之中的改进活动加以鼓励,这无疑是该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
当别人问“精益在公司是否可行?”之类的问题,回答应该是“可以”,接着提问者往往会给种种做不成的理由:我们的生产计划无法均衡,客户需求季节性变化太大,我们员工队伍素质不行,我们的最终产品有几万种,我们的需求只是我们供应商业务量的1%,所以他们不肯及时供货。必须承认,所有这些情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但这些理由更加说明了为什么不能生搬硬套别人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具体操作程序。在此,再次强调精益不是一套可以硬性拷贝的工具,而是一种灵活的理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可用来帮助您持续改进的强有力工具。您首先必须理解这种理念,再学习使用这套工具,然后构筑您自己的精益系统,价值流程图标必须成为您工具箱的一部分。组织持续改进研讨会以及让合适的人参与其中也应该成为您工具箱的一部分。学习如何实施精益的最佳手段是身体力行,从一个先导项目开始,使样板线迅速成功,然后将样板线推广至整个生产系统,并且边干边学---就象丰田那样!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作为咨询顾问师,我们不赞成企业为做精益而精益,为学习精益而精益,许多功夫自在精益之外。精益的精髓在哪里?厂情不同,企业文化不同,管理基础不同,无法套用,关键是学会精益思维和理念
通过精益生产和精益质量管理的一系列手段,丰田汽车给汽车工业中的质量、可靠性和制造成本等标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由此带来的种种好处使许多制造型企业都争先恐后地学习并且实施丰田生产系统,以增强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但令人失望的是,许多企业在努力之后得出了一个悲观的结论:“丰田生产系统不适合本公司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事实果真如此吗?
调查表明:精益思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灵活,并且在不同程度上给各行各业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下面,我们将就精益思维做一个深入浅出的探讨:
许多对精益生产是否适用于您公司业务所产生的怀疑起源于“到底什么是精益?”。如果精益只是一套丰田汽车用于供应商管理、整车装配以及零部件供应的特定工具和技巧,那么如果您的业务与丰田模式不匹配,移植这些工具与技巧无疑是有相当难度的。
对于一个非汽车行业的制造企业来说,那么照搬丰田生产系统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丰田使用看板拉动系统和“物料超市”来对生产线旁的零部件进行补充。零部件供应商每隔一至二个小时会对该“物料超市”中的几千种零件进行补充。所以当您去参加了一个研讨会,学习了拉动系统,兴冲冲地回到本公司,希望建立一个“物料超市和看板拉动”系统。但是当您花费了相当的金钱与精力后,却发现无法实现真正的业务运转,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您没有一个均衡的生产计划:在物料超市中的库存水平是直接由贵公司的生产计划的波动来决定的。您必须保证一个最小的最大库存量来维持生产的顺利进行。但是如果您的生产计划波动过大,那么所有涉及到的零件的最大库存也要相应增加,这样您最后可能会发现自己被淹没在零部件的海洋之中;
您的工厂可能有上千种最终产品,由此牵涉到的零部件可能会达到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种。某些用于特殊订单或季节性订单的零部件一年甚至只会用上一次,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丰田生产系统适用于大批量、少品种的稳定生产情况(比如电脑、家电行业);
您的物料部门员工认为物料拉动系统是一种麻烦,不予以采纳。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答案呢?您可以由此得出结论:精益生产不适合您的情况,并且决定尝试其他方法,如限制理论、六西格马理论、电子排序等等,或者您可以退一步问自己:丰田生产系统的真谛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适用于我们的情况?希望您的选择是后者。如果您意识到精益是一种哲学思想,并且能将丰田的那套工具因地制宜地加以实施的话,您的精益转化是能获得成功的。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功实施精益转化呢?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精益生产并非是一套您可以从其他企业照抄过来的一成不变的程序,甚至连丰田生产系统的根本原则您都必须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来适应您的具体情况。精益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其根本决定因素还是集中在“通过消除非增值(浪费)活动来缩短生产流程”。其实施过程则因地而异,您必须根据您的业务内容和生产技术来制定出适合您具体情况的解决方案。
最终的解决方案仍是“一个流”,丰田至今仍在努力向该方向迈进,但是丰田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意识到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看板拉动系统(某些人将它与丰田生产系统的实质相混淆)只是一种妥协的手段。当一个流在现实中不可行时,退而求其次的是控制原材料和在制品库存,并将库存逐步缩小。看板则是一种为达到该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简单的目视化管理系统。实际上,有许多方法来控制厂内的物流——用看板控制小包装零件,大的零件则可以用按灯系统来进行物料填充,通过排序将大的零件或分总成送到生产流水线旁,目视化管理的先进先出缓冲区等等。设计一个精益系统意味着决定什么样的控制手段或工具适用于什么样的零件。
本人认为对此进行分析的最有力工具是“价值流程图分析”。在价值流程图中,各生产工艺被画成由箭头连接的方框,在各个工艺之间有代表在制品库存的三角框。各种图标表示不同的物流和信息流,连接信息系统和生产工艺之间的折线表示信息系统正在为该生产工艺进行排序等等。在完成目前状态的价值流程图绘制工作以后,您将描绘出一个精益远景图。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图标用来表示连续的流程,各种类型的拉动系统,均衡生产以及缩短工装更换时间。其典型的结果为操作工序缩短,推动系统被由顾客为导向的拉动系统所替代,生产周期被细分为增值时间和非增值时间。
当然,如果不付诸实施,一张规划得再如何巧妙的图表也只是废纸一张。精益远景图必须转化为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必须包括什么,什么时候和谁来负责,并且必须在实施过程中设立评审节点。当该计划付诸实施后,精益远景图逐步成为现实。在价值流程图标的指导下,各个独立的改善项目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比如,大家就会十分明确为什么要实施全员生产性维护系统。这并非是一套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措施。有了全员生产性维护系统,我们能够提高机器开动率,用来支持低库存率的物料超市,并且保持我们对客户的成品供应。
在车间现场发生的显著改进能引发滚雪球效应般的一系列企业文化变革。但是如果想象由于车间平面布置和定置管理上的改进就能自动推进积极的文化改变,显然是不明智的。文化的变革要比生产现场的改进难上十倍。两者都是必须完成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在实施一个项目中,公司副总裁级的管理层持之以恒地到生产现场聆听基层的声音,并对正在进行之中的改进活动加以鼓励,这无疑是该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
当别人问“精益在公司是否可行?”之类的问题,回答应该是“可以”,接着提问者往往会给种种做不成的理由:我们的生产计划无法均衡,客户需求季节性变化太大,我们员工队伍素质不行,我们的最终产品有几万种,我们的需求只是我们供应商业务量的1%,所以他们不肯及时供货。必须承认,所有这些情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但这些理由更加说明了为什么不能生搬硬套别人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具体操作程序。在此,再次强调精益不是一套可以硬性拷贝的工具,而是一种灵活的理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可用来帮助您持续改进的强有力工具。您首先必须理解这种理念,再学习使用这套工具,然后构筑您自己的精益系统,价值流程图标必须成为您工具箱的一部分。组织持续改进研讨会以及让合适的人参与其中也应该成为您工具箱的一部分。学习如何实施精益的最佳手段是身体力行,从一个先导项目开始,使样板线迅速成功,然后将样板线推广至整个生产系统,并且边干边学---就象丰田那样!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