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准时化生产:生产工序计划编制”
来源/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5日 阅读次数:次
生产工序计划(又称:制程计划)
生产工序计划,系决定产品加工所需的加工顺序、方法及条件,是计划标准的中心项目。
生产工序计划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资料,就各产品分别设定。
生产工序计划的目的
⑴既要考虑加工使用的材料、机械、工具等作业条件,又要找出最适合、最经济的作业方法;
⑵籍着作业方法的标准化,将作业方法、作业条件以及作业动作等具体明确加以规范,让任何人看了都明白。
生产工序计划的要点
1、充分考虑Q、C、D的特性:必须充分考虑“Q”品质要求是否过高、“C”成本的可控制性、“D”交期的宽裕、设备的限制如何等。
2、加工方法的合理化余地。
3、作业分割与制程组合的合理化余地。
4、重视加工设计的检讨:为降低成本,尤其要重视经济性的检讨。
生产工序计划的编制
“生产工序计划表”须对下列内容进行规范:
1、加工工序的顺序;
2、各工序的作业内容;
3、各工序的标准时间;
4、各工序使用的机器设备、必要的工具;
5、各工序必需的作业人员及技能要求;
6、所需材料规格、尺寸等;
7、缓急顺序;
8、其他必要事项。
生产负荷计划
负荷计划又称为工时计划(以工时作为负荷与能力的测定基准),在生产计划里只是基本的机能。此计划为追求工作量(负荷)与能力(人、机)的平衡而拟定。为使生产计划尤其是日程计划切实可行,有一可靠的负荷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负荷计划的目的
1、负荷、能力的实态把握;
2、确保生产量与交期的对策与警报;
3、维持生产的适当作业率。
负荷计划的标准
1、基准负荷:每个产品别、工序别的平均工时(基准负荷工时)。
2、基准能力:对人员与机械所具有的生产能力基准值的设定及测定。
负荷计划的要点
1、负荷与能力必须取得平衡:调整负荷使之不集中于某一时段/工序。
2、追求作业率的提高:工作量的分配不致于发生人或机械有等待的情形,尤其是重要的工序。
3、使日程别(间)的负荷变动小:实际作业中,每日的负荷都会发生变动,为因应日程计划,须考虑可能出现的负荷量的误差。
负荷计划步骤
1、依产品别、制程别计算出负荷;
2、依机械(人员)别、制程别作负荷合计;
3、进行负荷、能力的比较、分析;
4、对负荷、能力进行调整,使之一致。
生产能力不足时的对策
1、加班以增加能力;
2、外协支援;
3、调整日程计划,部分工作后推;
4、增加零时用工;
5、长期连续状态下,计划增加人员/设备。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生产工序计划,系决定产品加工所需的加工顺序、方法及条件,是计划标准的中心项目。
生产工序计划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资料,就各产品分别设定。
生产工序计划的目的
⑴既要考虑加工使用的材料、机械、工具等作业条件,又要找出最适合、最经济的作业方法;
⑵籍着作业方法的标准化,将作业方法、作业条件以及作业动作等具体明确加以规范,让任何人看了都明白。
生产工序计划的要点
1、充分考虑Q、C、D的特性:必须充分考虑“Q”品质要求是否过高、“C”成本的可控制性、“D”交期的宽裕、设备的限制如何等。
2、加工方法的合理化余地。
3、作业分割与制程组合的合理化余地。
4、重视加工设计的检讨:为降低成本,尤其要重视经济性的检讨。
生产工序计划的编制
“生产工序计划表”须对下列内容进行规范:
1、加工工序的顺序;
2、各工序的作业内容;
3、各工序的标准时间;
4、各工序使用的机器设备、必要的工具;
5、各工序必需的作业人员及技能要求;
6、所需材料规格、尺寸等;
7、缓急顺序;
8、其他必要事项。
生产负荷计划
负荷计划又称为工时计划(以工时作为负荷与能力的测定基准),在生产计划里只是基本的机能。此计划为追求工作量(负荷)与能力(人、机)的平衡而拟定。为使生产计划尤其是日程计划切实可行,有一可靠的负荷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负荷计划的目的
1、负荷、能力的实态把握;
2、确保生产量与交期的对策与警报;
3、维持生产的适当作业率。
负荷计划的标准
1、基准负荷:每个产品别、工序别的平均工时(基准负荷工时)。
2、基准能力:对人员与机械所具有的生产能力基准值的设定及测定。
负荷计划的要点
1、负荷与能力必须取得平衡:调整负荷使之不集中于某一时段/工序。
2、追求作业率的提高:工作量的分配不致于发生人或机械有等待的情形,尤其是重要的工序。
3、使日程别(间)的负荷变动小:实际作业中,每日的负荷都会发生变动,为因应日程计划,须考虑可能出现的负荷量的误差。
负荷计划步骤
1、依产品别、制程别计算出负荷;
2、依机械(人员)别、制程别作负荷合计;
3、进行负荷、能力的比较、分析;
4、对负荷、能力进行调整,使之一致。
生产能力不足时的对策
1、加班以增加能力;
2、外协支援;
3、调整日程计划,部分工作后推;
4、增加零时用工;
5、长期连续状态下,计划增加人员/设备。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