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稳步推进精细化管理的三个基本条件
来源/作者:中国工厂管理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7日 阅读次数:次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理念,是一种追求,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方法和措施。精细化管理应该贯穿一个企业的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他的生命力是与企业共存亡。
一、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首先是决策科学化、精细化
“精细化不是什么新东西,作为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努力,自古以来那些做事认真的人就已经在做了。”但是要使精细化管理更具理性、更具科学性,就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因为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我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这就是说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觉醒。”现代企业制度让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让每个员工都成为追求精细化管理的跳跃的音符。
众所周知,传统企业是人治的典范,是领导层独裁的天下,法制只是一纸空文,民主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遮羞布,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淡薄,虽然高喊提高企业主人翁地位,其实职工却是百依百顺的羔羊,是当权者手中的工具,而非活生生的人。这种企业往往埋怨职工主人翁意识太差,其实没有一个职工不想做“主人翁”,只是体制机制的客观现实使他们想做“主人翁”而不得。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喊“提高主人翁地位”呼声越高的企业,往往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越低。在这些企业所谓精细化管理其实是领导层的专利,职工只能被动地跟着领导去做强加的精细化工作,而非精细化管理。事实上这种精细化,也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而非科学意义上的精细化,最终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产。
可以肯定地说,精细化管理科学概念在 “‘精细化’的背后,是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是一种上下一心追求极致的大众思维模式,它建立在‘法制’的社会基础之上。”而非“人治”的企业之中。
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精者,去粗也,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这段话用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上最恰当不过了,可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时的座右铭。
企业利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机会带来的利润,一类是管理利润。企业决策不能做到精细化,可能有市场机会带来的利润,但肯定是短命的,虽然市场机会暂时掩盖了决策的失误,终究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任何局部或细枝末节的精细化管理或操作都无法补偿其带来的巨大损失。如我局原来兴建的午汲钢铁厂,虽然创高额利润于一时,最终逃脱不了找个婆家嫁出去的命运。可见企业决策不能做到科学化、精细化,其他一切所谓精细化管理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毫无意义。我们铁矿企业的主产品是铁精粉,副产品——或者叫垃圾产品是尾矿沙。而现代技术用尾矿沙、煤粉灰、钢渣等为主要原料制作空心砖、免烧砖、渗水砖等,已经揭去了她神秘的面纱,采取拿来主义即可变废为宝。投资可大可小,原料充足廉价,又是环保型项目,享受国家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可以说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它可以有效减轻尾矿库的压力和投资。只要我们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精心谋划,悉心操作,可能成为我局今后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或许今后建设矿山可以和建立砖场同时进行,成为建设矿山的一个新模式。
二、精细化管理要为企业科学定位,拟定标准,循序渐进
网上有文章说:“社会文化差异对精细化管理带来影响与制约。为什么国外能产生一批实现了‘管理精细化’的著名企业,而中国就没有呢?归根到底,还是中国暂时还缺乏培育精细化企业的土壤。”笔者以为不然,虽然社会文化差异对不同企业带来不同影响,也只能说“对骆驼和兔子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即采取精细化管理的途径、方式不同,而不能说“缺乏培育精细化企业的土壤”。
其实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不管是大、中、小企业,都可以进行精细化管理。可是,为什么有些企业不能把精细化管理进行到底,为什么看不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显著效益?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形而上学地机械地模仿外来的精细化管理经验,没有让其本土化,民族化;二是对自己的企业没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位,急功近利,眉毛胡子一把抓。基于这两点,要想真正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不可能的。
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国家科学、精确定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是有了这个科学定位,我国的改革开放才打破了种种禁锢,如燎原之火在祖国的大地上熊熊燃烧。作为一个企业要正确地分析市场经济的形势,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科学、精确地给自己定位,既不能贬低自己也不能拔高自己;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要了如指掌,洞察入微,抓住主要矛盾,研究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拟定出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并通过精细化的操作,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完成,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才能够由点到面,以点带面,才能够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
汪中求说:“在我看来,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不管是何种行业,不论是那家企业,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西方经济管理理论走过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贯穿着科学的精神,精细化的思想,辩证的灵魂。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理念,能否成功实现精细化管理,关键是要对企业有一个科学理性的分析,有一个科学理性的定位,能够抓住主要矛盾,能够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够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循序渐进的精细化管理步骤。所以我们说: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艰巨且周而复始的工作,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人力现状,和目前面临的核心瓶颈,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措施,既要重点突破,又要长期培养,精细化管理才能步步为赢。
三、精细化管理要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化工业时代的一种管理理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主要出现在大规模工业制造业,如汽车、家用电器等产业中。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零缺陷”、“标准化生产”、“零库存”、ERP等都已经成为精细化管理的代名词,已被许多知名企业广泛应用,最著名的莫过于日本企业如索尼、丰田及美国的戴尔等。在2004年,丰田公司获得的利润比通用和福特这两家美国公司的利润之和高出两倍多,拥有的交易券总价要高于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汽车“三巨头”的总值。其实丰田公司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和其他公司一样在世界各地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只是稳步推行了精细化管理,却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我们知道,“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在于成本控制,一个实现管理精细化的企业,一般都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因为管理的精细化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把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然而这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汪中求说:“人的行为受动机的支配,只要给其创造一定的条件,他就会努力工作,达到确定的目标。”这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讲清道理,统一思想,取得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每推行一步精细化管理,都要对员工进行教育,讲清道理。我们经常会发现,员工对上边布置的事情往往并不理解,认为那样做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用,有的员工甚至按照自己的“章程”行事。为此,让员工具备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常识,让他们知道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及重要意义,大家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如何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就可以减少自作主张或持怀疑态度的抵触行为,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目的。如我们现在进行的“三情”教育,就是要让职工明白我们局、矿、单位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在市场和大局中所处的地位,自己的生产及经营状况等,从而增强干部职工的自信心,理解局、矿一系列改革和政策措施出台的目的、意义等,取得真心实意的支持,使其做到“胸怀大局,立足本职”,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中,以强烈的民主意识,参与精细化管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实在是精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2、摸清底数,积极培训,精确贯彻精细化管理方案。干部、职工队伍素质高低有别,即使我们拥有了一个好的精细化管理思路、方案也很难完美实现,于是部分领导者开始怨天尤人。而Y理论认为:如果公认的工作没有干好,就得从管理本身去找妨碍劳动者发挥积极性的因素了。所以我们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切合人的实际,看企业用人是否恰当,如果当年把诸葛亮与关云长换一下位置,恐怕天下三分的历史就要改写了。其次要对职工摸清底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并有目的地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精细化的操作步骤、技术标准等,摒弃任何无用的动作,不做任何无用功。第三,要深入基层,了解在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到底还存在着什么样的困难和桎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在萌芽状态。只要我们不把“怨天尤人”养成一种习惯,只要我们不是纸上谈兵,就要伏下身子踏踏实实地去落实它,一个好的精细化管理方案肯定能够得以实施,并见到显著效果。
3、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心态:从局领导、矿领导到科技干部、段队班组长,不少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下级工资比自己拿得高,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下级荣誉获得的比自己大,不愿意自己的下级成绩比自己多。我们还可以发现一种现象:谁工作做得好,谁就会吃亏,因为领导习惯于鞭打快牛,工作做得好的没有得到什么实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也没有吃什么亏。这一种心态、一种现象从深层次来看,实际是我们的奖惩制度还不够健全,还不够规范。而“企业要实现精细化,必须实现由随意化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转变。”建立一套系统的、比较完备的奖惩机制,无非要发挥两种作用:一是激励作用,一是制约作用。这种奖惩机制只要符合实际、比较公平,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长效机制。让勤勤恳恳为企业做出贡献、创造效益的不断得到更多的实惠;让企图混天度日的、粗心大意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破坏企业甚产经营的得到应有的惩罚。古人云:“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精细化管理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如果谁执意要照猫画虎,最终必将受到惩罚。精细化管理是主观意志在客观管理上的体现,它必须与企业的现状相适应,必须遵循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超前和滞后都是要不得的。而且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从大局到部分,从上层到基层,从浅显到深入,从基础到精专,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在推行的过程中,还必须坚持人本主义观念,首先要从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包括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员工看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才能成为理解、支持、参与精细化管理的原动力和主体,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竞争力。笔者在此提出的只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三个基本条件,仅供领导和同仁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一、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首先是决策科学化、精细化
“精细化不是什么新东西,作为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努力,自古以来那些做事认真的人就已经在做了。”但是要使精细化管理更具理性、更具科学性,就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因为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我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这就是说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觉醒。”现代企业制度让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让每个员工都成为追求精细化管理的跳跃的音符。
众所周知,传统企业是人治的典范,是领导层独裁的天下,法制只是一纸空文,民主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遮羞布,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淡薄,虽然高喊提高企业主人翁地位,其实职工却是百依百顺的羔羊,是当权者手中的工具,而非活生生的人。这种企业往往埋怨职工主人翁意识太差,其实没有一个职工不想做“主人翁”,只是体制机制的客观现实使他们想做“主人翁”而不得。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喊“提高主人翁地位”呼声越高的企业,往往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越低。在这些企业所谓精细化管理其实是领导层的专利,职工只能被动地跟着领导去做强加的精细化工作,而非精细化管理。事实上这种精细化,也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而非科学意义上的精细化,最终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产。
可以肯定地说,精细化管理科学概念在 “‘精细化’的背后,是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是一种上下一心追求极致的大众思维模式,它建立在‘法制’的社会基础之上。”而非“人治”的企业之中。
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精者,去粗也,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这段话用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上最恰当不过了,可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时的座右铭。
企业利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机会带来的利润,一类是管理利润。企业决策不能做到精细化,可能有市场机会带来的利润,但肯定是短命的,虽然市场机会暂时掩盖了决策的失误,终究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任何局部或细枝末节的精细化管理或操作都无法补偿其带来的巨大损失。如我局原来兴建的午汲钢铁厂,虽然创高额利润于一时,最终逃脱不了找个婆家嫁出去的命运。可见企业决策不能做到科学化、精细化,其他一切所谓精细化管理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毫无意义。我们铁矿企业的主产品是铁精粉,副产品——或者叫垃圾产品是尾矿沙。而现代技术用尾矿沙、煤粉灰、钢渣等为主要原料制作空心砖、免烧砖、渗水砖等,已经揭去了她神秘的面纱,采取拿来主义即可变废为宝。投资可大可小,原料充足廉价,又是环保型项目,享受国家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可以说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它可以有效减轻尾矿库的压力和投资。只要我们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精心谋划,悉心操作,可能成为我局今后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或许今后建设矿山可以和建立砖场同时进行,成为建设矿山的一个新模式。
二、精细化管理要为企业科学定位,拟定标准,循序渐进
网上有文章说:“社会文化差异对精细化管理带来影响与制约。为什么国外能产生一批实现了‘管理精细化’的著名企业,而中国就没有呢?归根到底,还是中国暂时还缺乏培育精细化企业的土壤。”笔者以为不然,虽然社会文化差异对不同企业带来不同影响,也只能说“对骆驼和兔子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即采取精细化管理的途径、方式不同,而不能说“缺乏培育精细化企业的土壤”。
其实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不管是大、中、小企业,都可以进行精细化管理。可是,为什么有些企业不能把精细化管理进行到底,为什么看不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显著效益?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形而上学地机械地模仿外来的精细化管理经验,没有让其本土化,民族化;二是对自己的企业没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位,急功近利,眉毛胡子一把抓。基于这两点,要想真正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不可能的。
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国家科学、精确定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是有了这个科学定位,我国的改革开放才打破了种种禁锢,如燎原之火在祖国的大地上熊熊燃烧。作为一个企业要正确地分析市场经济的形势,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科学、精确地给自己定位,既不能贬低自己也不能拔高自己;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要了如指掌,洞察入微,抓住主要矛盾,研究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拟定出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并通过精细化的操作,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完成,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才能够由点到面,以点带面,才能够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
汪中求说:“在我看来,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不管是何种行业,不论是那家企业,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西方经济管理理论走过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贯穿着科学的精神,精细化的思想,辩证的灵魂。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理念,能否成功实现精细化管理,关键是要对企业有一个科学理性的分析,有一个科学理性的定位,能够抓住主要矛盾,能够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够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循序渐进的精细化管理步骤。所以我们说: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艰巨且周而复始的工作,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人力现状,和目前面临的核心瓶颈,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措施,既要重点突破,又要长期培养,精细化管理才能步步为赢。
三、精细化管理要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化工业时代的一种管理理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主要出现在大规模工业制造业,如汽车、家用电器等产业中。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零缺陷”、“标准化生产”、“零库存”、ERP等都已经成为精细化管理的代名词,已被许多知名企业广泛应用,最著名的莫过于日本企业如索尼、丰田及美国的戴尔等。在2004年,丰田公司获得的利润比通用和福特这两家美国公司的利润之和高出两倍多,拥有的交易券总价要高于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汽车“三巨头”的总值。其实丰田公司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和其他公司一样在世界各地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只是稳步推行了精细化管理,却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我们知道,“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在于成本控制,一个实现管理精细化的企业,一般都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因为管理的精细化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把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然而这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汪中求说:“人的行为受动机的支配,只要给其创造一定的条件,他就会努力工作,达到确定的目标。”这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讲清道理,统一思想,取得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每推行一步精细化管理,都要对员工进行教育,讲清道理。我们经常会发现,员工对上边布置的事情往往并不理解,认为那样做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用,有的员工甚至按照自己的“章程”行事。为此,让员工具备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常识,让他们知道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及重要意义,大家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如何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就可以减少自作主张或持怀疑态度的抵触行为,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目的。如我们现在进行的“三情”教育,就是要让职工明白我们局、矿、单位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在市场和大局中所处的地位,自己的生产及经营状况等,从而增强干部职工的自信心,理解局、矿一系列改革和政策措施出台的目的、意义等,取得真心实意的支持,使其做到“胸怀大局,立足本职”,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中,以强烈的民主意识,参与精细化管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实在是精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2、摸清底数,积极培训,精确贯彻精细化管理方案。干部、职工队伍素质高低有别,即使我们拥有了一个好的精细化管理思路、方案也很难完美实现,于是部分领导者开始怨天尤人。而Y理论认为:如果公认的工作没有干好,就得从管理本身去找妨碍劳动者发挥积极性的因素了。所以我们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切合人的实际,看企业用人是否恰当,如果当年把诸葛亮与关云长换一下位置,恐怕天下三分的历史就要改写了。其次要对职工摸清底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并有目的地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精细化的操作步骤、技术标准等,摒弃任何无用的动作,不做任何无用功。第三,要深入基层,了解在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到底还存在着什么样的困难和桎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在萌芽状态。只要我们不把“怨天尤人”养成一种习惯,只要我们不是纸上谈兵,就要伏下身子踏踏实实地去落实它,一个好的精细化管理方案肯定能够得以实施,并见到显著效果。
3、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心态:从局领导、矿领导到科技干部、段队班组长,不少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下级工资比自己拿得高,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下级荣誉获得的比自己大,不愿意自己的下级成绩比自己多。我们还可以发现一种现象:谁工作做得好,谁就会吃亏,因为领导习惯于鞭打快牛,工作做得好的没有得到什么实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也没有吃什么亏。这一种心态、一种现象从深层次来看,实际是我们的奖惩制度还不够健全,还不够规范。而“企业要实现精细化,必须实现由随意化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转变。”建立一套系统的、比较完备的奖惩机制,无非要发挥两种作用:一是激励作用,一是制约作用。这种奖惩机制只要符合实际、比较公平,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长效机制。让勤勤恳恳为企业做出贡献、创造效益的不断得到更多的实惠;让企图混天度日的、粗心大意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破坏企业甚产经营的得到应有的惩罚。古人云:“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精细化管理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如果谁执意要照猫画虎,最终必将受到惩罚。精细化管理是主观意志在客观管理上的体现,它必须与企业的现状相适应,必须遵循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超前和滞后都是要不得的。而且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从大局到部分,从上层到基层,从浅显到深入,从基础到精专,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在推行的过程中,还必须坚持人本主义观念,首先要从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包括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员工看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才能成为理解、支持、参与精细化管理的原动力和主体,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竞争力。笔者在此提出的只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三个基本条件,仅供领导和同仁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