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的管理效应
来源/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3日 阅读次数:次
鲶鱼效应——创新成就卓越
“放入鲶鱼能够让沙丁鱼群活跃起来。作为一个机组不能让荣誉所束缚,要用自己的短板向其他机组看齐,以‘对标’管理提升机组的活力和动力。”抚摸着全国青年文明号奖状,杜江思考的最多的是机组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
明星效应——人人争安全星
这几天,杜江机组的安全监督员张迪克心里美极了,脸上时常挂着笑容,干活也更卖力、更麻利了。原来,他评上了本月的“安全之星”,他的工作照片还被贴在了机组的宣传栏上。作为机组安全监督员,他每天沟上、沟下、车前、车后忙个不停,安放安全标志,查看安全隐患,还随时提醒员工注意安全事项。杜江机组在本月项目部的安全评比中获得优胜,这其中没少他的功劳。经过机组员工投票评选,张迪克以全票获得了首个“安全之星”。机组还特别召开了表彰会,他在大家的掌声中走到台前,郑重其事地把自己的照片和一颗红星贴在了宣传栏里。张迪克还发表了领奖感言:“我的工作就是保证大家都安全。”呵呵,有点儿明星大腕儿的意思吧?其他员工也都憋足了劲儿,争取下一次也要登上领奖台。
听说过“银河之星”“大连之星”,这可都是选秀节目,那么这个安全之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是杜江机组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小妙招。
进入各项工程建设关键期,安全管理形势也更加严峻。学习安全文件,进行安全培训、安全讲话等安全管理方式,时间一长,其警示作用逐渐减弱。看到电视里铺天盖地的选秀节目,机组长杜江受到启发:能不能在机组也开展“安全选秀”活动呢?谁安全意识强,谁操作规范,谁能发现安全隐患,咱就把他选出来,让他当“安全明星”。利用“明星效应”带动机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杜江与其他人一商量,一套“安全之星”评选方案出台了。定期采取“记星”的方式来评价员工的安全工作。遵守《中国石油反违章六条禁令》、规范施工者,记上一颗“红星”;有违章行为者记“黑星”。其中“红星”的周期为月,“黑星”没有固定周期,随时发现,随时上榜。“红星”评比具体参照《中国石油反违章六条禁令》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并结合平时现场施工中的实际表现,由全体员工无记名投票决定,票多的为最终当选者。“黑星”则由机组领导现场随机抓拍,找出首轮“黑星”当选者,这个当选者必须自己在施工现场抓住另外一个违章员工或者发现一处安全隐患,才能替换下榜,否则将一直在榜。员工们的积极性都被激发起来了,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坚决不违章,特别是在一个工位的员工还结成“安全对子”,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安全之星”活动让杜江机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科学管理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0年的冬天有点儿冷。在陕京三线的援建现场,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杜江机组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他把施工机组分成两组,昼夜倒班。同时,在机组两班人员之间引入鲶鱼效应,开展施工竞赛。白班机组和夜班机组交接班时,夜班机组长首先会问:“你们干了几道口?”“40道。”那么夜班机组长就把当晚的工作量定为42道。两班人都铆足了劲儿。你追我赶,热情高涨,仅用了15天,就完成了陕京三线的援建任务。
“鲶鱼效应”让杜江机组不仅有竞争精神,更有不断进取的勇气。虽然杜江机组获得过多项国家级荣誉,但是,他们虚心地学习兄弟机组先进的管理经验。杜江同机组长们交流管理经验,还带着班组长到其他机组去参观学习,积极借鉴“杨庆机组”军事化管理提升职工士气和执行力的做法,吸收“赵勇强机组”敢于创新、精研技术的优良作风,学习“王海班组”规范作业、精细管理的先进经验,潜心研究机组管理。他们根据管道施工野外作业特点,形成了“标准化机组”建设思路,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标准化机组”建设试点机组,率先开展“标准化机组”建设的探索,总结了《标准化机组实施细则》,目前此经验已经向全管道局推广。
羊群效应——做合格领头羊
羊群行走的方向取决于头羊。铸就杜江机组这支管道铁军是因为有钢铁一样的职工,更是因为有旗帜一样的机组长。杜江经常说:机组长是机组的旗,是机组职工的标杆,要始终冲在最前面,这样才能把机组带好。杜江机组的班长四天四夜盯在施工现场;机组长在穿越黄河河底的隧道里每天攀爬1200多级台阶往返两趟;分队长在双胞胎降生时依然坚守在施工一线……
2010年7月,号称“四大火炉”的西安酷暑难耐。此时西二线17标段的施工正是最紧张的时候,能不能按期投产就看17标段了。一方面工期紧,另一方面剩下的都是河流、道路等最难啃的地段。承担该段施工的机组长杜江心里也冒了火。一上午,杜江跑了四五个施工点。快中午的时候,他来到位于西安市郊的一条道路穿越现场。十几名员工正冒着骄阳在作业坑里忙碌着,身上的工装早就湿透了。他们时不时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抹一把脸上的汗珠。虽然到了午饭时间,可没有一个人休息。杜江想让班长招呼大家先休息一下,就从作业坑里找代理班长贡玉革。可是找了一圈儿也没看到人。爬上作业坑,杜江听到贡玉革的声音。寻声望去,只见他坐在机组的大客车里。客车的玻璃开着,他坐在里面,一只手朝作业坑里的员工比画指挥。杜江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心想:大家都顶着太阳在现场忙活着,班长却躲在大客车里凉快去了,这班长怎么当的?想到这,杜江三步并作两步就到了大客车跟前,一扒车门就蹿了上去。他一只手指着贡玉革,贡玉革看到杜江也愣住了。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放入鲶鱼能够让沙丁鱼群活跃起来。作为一个机组不能让荣誉所束缚,要用自己的短板向其他机组看齐,以‘对标’管理提升机组的活力和动力。”抚摸着全国青年文明号奖状,杜江思考的最多的是机组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
明星效应——人人争安全星
这几天,杜江机组的安全监督员张迪克心里美极了,脸上时常挂着笑容,干活也更卖力、更麻利了。原来,他评上了本月的“安全之星”,他的工作照片还被贴在了机组的宣传栏上。作为机组安全监督员,他每天沟上、沟下、车前、车后忙个不停,安放安全标志,查看安全隐患,还随时提醒员工注意安全事项。杜江机组在本月项目部的安全评比中获得优胜,这其中没少他的功劳。经过机组员工投票评选,张迪克以全票获得了首个“安全之星”。机组还特别召开了表彰会,他在大家的掌声中走到台前,郑重其事地把自己的照片和一颗红星贴在了宣传栏里。张迪克还发表了领奖感言:“我的工作就是保证大家都安全。”呵呵,有点儿明星大腕儿的意思吧?其他员工也都憋足了劲儿,争取下一次也要登上领奖台。
听说过“银河之星”“大连之星”,这可都是选秀节目,那么这个安全之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是杜江机组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小妙招。
进入各项工程建设关键期,安全管理形势也更加严峻。学习安全文件,进行安全培训、安全讲话等安全管理方式,时间一长,其警示作用逐渐减弱。看到电视里铺天盖地的选秀节目,机组长杜江受到启发:能不能在机组也开展“安全选秀”活动呢?谁安全意识强,谁操作规范,谁能发现安全隐患,咱就把他选出来,让他当“安全明星”。利用“明星效应”带动机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杜江与其他人一商量,一套“安全之星”评选方案出台了。定期采取“记星”的方式来评价员工的安全工作。遵守《中国石油反违章六条禁令》、规范施工者,记上一颗“红星”;有违章行为者记“黑星”。其中“红星”的周期为月,“黑星”没有固定周期,随时发现,随时上榜。“红星”评比具体参照《中国石油反违章六条禁令》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并结合平时现场施工中的实际表现,由全体员工无记名投票决定,票多的为最终当选者。“黑星”则由机组领导现场随机抓拍,找出首轮“黑星”当选者,这个当选者必须自己在施工现场抓住另外一个违章员工或者发现一处安全隐患,才能替换下榜,否则将一直在榜。员工们的积极性都被激发起来了,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坚决不违章,特别是在一个工位的员工还结成“安全对子”,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安全之星”活动让杜江机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科学管理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0年的冬天有点儿冷。在陕京三线的援建现场,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杜江机组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他把施工机组分成两组,昼夜倒班。同时,在机组两班人员之间引入鲶鱼效应,开展施工竞赛。白班机组和夜班机组交接班时,夜班机组长首先会问:“你们干了几道口?”“40道。”那么夜班机组长就把当晚的工作量定为42道。两班人都铆足了劲儿。你追我赶,热情高涨,仅用了15天,就完成了陕京三线的援建任务。
“鲶鱼效应”让杜江机组不仅有竞争精神,更有不断进取的勇气。虽然杜江机组获得过多项国家级荣誉,但是,他们虚心地学习兄弟机组先进的管理经验。杜江同机组长们交流管理经验,还带着班组长到其他机组去参观学习,积极借鉴“杨庆机组”军事化管理提升职工士气和执行力的做法,吸收“赵勇强机组”敢于创新、精研技术的优良作风,学习“王海班组”规范作业、精细管理的先进经验,潜心研究机组管理。他们根据管道施工野外作业特点,形成了“标准化机组”建设思路,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标准化机组”建设试点机组,率先开展“标准化机组”建设的探索,总结了《标准化机组实施细则》,目前此经验已经向全管道局推广。
羊群效应——做合格领头羊
羊群行走的方向取决于头羊。铸就杜江机组这支管道铁军是因为有钢铁一样的职工,更是因为有旗帜一样的机组长。杜江经常说:机组长是机组的旗,是机组职工的标杆,要始终冲在最前面,这样才能把机组带好。杜江机组的班长四天四夜盯在施工现场;机组长在穿越黄河河底的隧道里每天攀爬1200多级台阶往返两趟;分队长在双胞胎降生时依然坚守在施工一线……
2010年7月,号称“四大火炉”的西安酷暑难耐。此时西二线17标段的施工正是最紧张的时候,能不能按期投产就看17标段了。一方面工期紧,另一方面剩下的都是河流、道路等最难啃的地段。承担该段施工的机组长杜江心里也冒了火。一上午,杜江跑了四五个施工点。快中午的时候,他来到位于西安市郊的一条道路穿越现场。十几名员工正冒着骄阳在作业坑里忙碌着,身上的工装早就湿透了。他们时不时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抹一把脸上的汗珠。虽然到了午饭时间,可没有一个人休息。杜江想让班长招呼大家先休息一下,就从作业坑里找代理班长贡玉革。可是找了一圈儿也没看到人。爬上作业坑,杜江听到贡玉革的声音。寻声望去,只见他坐在机组的大客车里。客车的玻璃开着,他坐在里面,一只手朝作业坑里的员工比画指挥。杜江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心想:大家都顶着太阳在现场忙活着,班长却躲在大客车里凉快去了,这班长怎么当的?想到这,杜江三步并作两步就到了大客车跟前,一扒车门就蹿了上去。他一只手指着贡玉革,贡玉革看到杜江也愣住了。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