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全员生产维护设备管理TPM
来源/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2日 阅读次数:次
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重要一环的设备管理,怎样创新管理,怎样实现由规范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我们必须思考。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和方法,努力创新,大胆实践,把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不断融入到研究院的发展进程之中,逐步建立与“国际先进,和谐创新”的研究院相适应的设备管理新体制,不断充实其内涵,才能实现设备管理的不断创新,才能建立与“国际先进,和谐创新”的研究院相适应的设备管理新体制,实现设备管理由规范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基于不断创新设备管理,实现设备管理与研究院同步发展,积极推进全面生产维护管理是我们的目标。设备点检作为全面生产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今年我们主要开展了此项工作,随着点检工作的开展,将为全面推进全员生产维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概述
设备点检制是利用人的感官和简单的仪器,按一定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找出设备的异常,发现事故或故障隐患,掌握设备状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理或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的功能和性能,通过优化设备运行环境,延长设备寿命,避免设备事故和故障的一种管理方法。设备点检制不但是一种设备的检查方法,而且也是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是全员生产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人类为了身体健康,在医学理论方面发展了现代的预防医学,主要包括日常预防、健康检查和早期治疗。同样,设备为了延长寿命周期,确保在寿命周期内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科研生产要求,防止因突发故障造成安全、环境污染事故和停机损失,也应当像人身体的定期检查一样,对设备进行早期检查、故障诊断和早期维修。设备点检是一种预防的、主动的设备检查,是设备运行阶段管理的核心,无论在设备大修改造管理中,还是在设备状态管理、技术管理、设备资产管理中,点检制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点检管理制度,完善点检工作程序
为推进全员生产维护管理工作的实施,保证点检工作顺利进行,做到有章可寻,有法可依,我们认真组织编制了《全员生产维护点检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点检设备的分类管理。我院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如果全部采用点检制数量太大,浪费人力物力,工作量大且不经济。为节省人力物力,突出重点,提高效率,我们把科研生产过程中对科研试验、生产交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有重要影响的设备优先考虑,如数控设备、生产关键设备、产品交付的重要试验设备等。具体设备型号根据有关规定由我处组织确认并发布。
2.点检工作分类管理。根据全员参与原则,建立操作者、基层维修人员、专业维修人员三位一体的点检制。按点检内容的专业情况和点检的检查周期特性,分日常点检、专业点检两种情况进行,实行分类管理。
3.点检分工管理。明确合理的分工,是做好点检工作的前提。为保证点检设备“台台有人管,人人有职责”,实行“五定”即:定责任人、定点检内容、定点检标准、定点检周期、定考核办法。岗位操作工负责日常点检,主要内容是通过点检,突出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时发现简单隐患,配合车间维修工,及时排除或向二车间报告,二车间专业维修人员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随着数控设备和教育培训的普及,操作工人的技术素质和水平普遍提高,可逐步推行操作工人对简单问题的自主维修。二车间专业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专业点检,故障维修,严格按点检计划和标准开展工作,加强对设备状态的管理。同时要加强对车间维修工的技术培训,逐步提高对数控设备维修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利于及时排除设备故障隐患,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效率,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4.点检标准管理。点检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检什么?怎么检?谁来检?合格与否?等等都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技术要求。为此,我们依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多年来对使用设备的认识,组织各基层单位和二车间,编制了设备日常点检表和专业点检表,表中对点检部位、点检周期时间、点检内容、责任人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保证了点检时不漏项,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做到有据可依,责任可查。随着点检工作的不断深入,将逐步完善点检标准,分别对点检顺序,点检方法等进一步进行规范。
5.点检记录管理。点检记录是被检设备真实状态的有效证据,对设备历史状况、维修状况、故障状况有完整描述,为设备今后的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编制设备的大修改造计划提供重要依据。要求点检记录要真实、准确完整,填写时字迹清晰可辨,搜集完整,认真保存,便于查阅,对保存期限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6.检查与考核管理。为保证点检工作做好做到位,我们制订了评价指标和管理目标,采用“故障频率、故障停机率”两个指标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故障频率=发生故障次数/设备实际工作时间,故障停机率=Σ(故障停机时间)/Σ(故障停机时间+工作时间)。管理目标:故障频率≤0.5次/天;故障停机率≤3%。
三、精心计划,周密安排,认真开展点检工作
点检工作是一项与科研生产密切相关的工作,为保证点检工作不影响科研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制订点检计划。日常点检按班前、班中、班后要求进行正常点检外,专业点检必须根据设备分工和设备分类情况,根据点检标准、点检周期、点检内容和点检工作量,编制点检工作计划。点检工作计划要求要有可行性和安全性,既能保证对设备进行科学的检查,有不能影响科研生产的正常进行。
四、做好专业点检,提高设备利用率
专业点检主要由机修车间技术人员进行,点检时要依据点检标准和根据工作计划进行点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认真记录。要求对关键设备的点检记录一定要详细,对重要设备的重点部位点检记录一定要认真,对不重要的部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特别是对存在的异常问题一定要进行记录,其它设备可以只记录异常问题。同时专业点检员要认真对本责任区的日常点检员负责技术指导和检查,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向有关人员反映,最大限度的将设备故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防止设备故障扩大,杜绝设备事故发生,特别是杜绝因设备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减少故障损失,提高设备利用率。
五、开展点检工作必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责任人:每台设备必须要确定明确的日常点检员和专业点检员。设备的操作者为日常点检员,关键设备单位专职维修工和操作者共同为日常点检员。二车间维修人员为专职点检员,对点检的设备要有明确的责任人。
2.确定的部位:对设备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要明确,点检部位要确定,检查项目和内容要明确。
3.一定的周期:根据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不同使用频率,确定不同的周期。
4.明确的判断标准:设备点检后各检查点部位是否正常,要有判断的依据。因此,必须要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5.规定的记录:设备点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设备作业、异常、故障等情况。
6.点检工作程序:点检工作要制定详细的作业和点检结果处理的工作程序。对急需处理的问题、等待处理的问题,按计划处理的问题要有工作流程,程序要简捷,操作性要强。
7.点检要突出全员管理,点检是动态的管理,点检要与设备维修、年度设备大修改造紧密结合,编制年度大修改造计划,点检结果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六、结束语
设备是我院顺利进行科研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我院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关系到我院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我院设备固定资产原值总额约15亿元,设备总计1.6万多台(套)。目前技术改造还在进行,设备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随着设备精度、自动化程度、设备建设费用的不断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难度也不断加大,给设备管理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课题。我们必须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积极推进适应我院快速发展的设备管理新模式。全员生产维护管理为我们提供了设备管理全新的理念,积极推广和建立设备点检制,为我们推进全员生产维护将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点检制的建立,对于提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强我院科研生产装备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
一、概述
设备点检制是利用人的感官和简单的仪器,按一定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找出设备的异常,发现事故或故障隐患,掌握设备状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理或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的功能和性能,通过优化设备运行环境,延长设备寿命,避免设备事故和故障的一种管理方法。设备点检制不但是一种设备的检查方法,而且也是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是全员生产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人类为了身体健康,在医学理论方面发展了现代的预防医学,主要包括日常预防、健康检查和早期治疗。同样,设备为了延长寿命周期,确保在寿命周期内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科研生产要求,防止因突发故障造成安全、环境污染事故和停机损失,也应当像人身体的定期检查一样,对设备进行早期检查、故障诊断和早期维修。设备点检是一种预防的、主动的设备检查,是设备运行阶段管理的核心,无论在设备大修改造管理中,还是在设备状态管理、技术管理、设备资产管理中,点检制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点检管理制度,完善点检工作程序
为推进全员生产维护管理工作的实施,保证点检工作顺利进行,做到有章可寻,有法可依,我们认真组织编制了《全员生产维护点检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点检设备的分类管理。我院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如果全部采用点检制数量太大,浪费人力物力,工作量大且不经济。为节省人力物力,突出重点,提高效率,我们把科研生产过程中对科研试验、生产交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有重要影响的设备优先考虑,如数控设备、生产关键设备、产品交付的重要试验设备等。具体设备型号根据有关规定由我处组织确认并发布。
2.点检工作分类管理。根据全员参与原则,建立操作者、基层维修人员、专业维修人员三位一体的点检制。按点检内容的专业情况和点检的检查周期特性,分日常点检、专业点检两种情况进行,实行分类管理。
3.点检分工管理。明确合理的分工,是做好点检工作的前提。为保证点检设备“台台有人管,人人有职责”,实行“五定”即:定责任人、定点检内容、定点检标准、定点检周期、定考核办法。岗位操作工负责日常点检,主要内容是通过点检,突出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时发现简单隐患,配合车间维修工,及时排除或向二车间报告,二车间专业维修人员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随着数控设备和教育培训的普及,操作工人的技术素质和水平普遍提高,可逐步推行操作工人对简单问题的自主维修。二车间专业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专业点检,故障维修,严格按点检计划和标准开展工作,加强对设备状态的管理。同时要加强对车间维修工的技术培训,逐步提高对数控设备维修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利于及时排除设备故障隐患,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效率,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4.点检标准管理。点检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检什么?怎么检?谁来检?合格与否?等等都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技术要求。为此,我们依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多年来对使用设备的认识,组织各基层单位和二车间,编制了设备日常点检表和专业点检表,表中对点检部位、点检周期时间、点检内容、责任人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保证了点检时不漏项,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做到有据可依,责任可查。随着点检工作的不断深入,将逐步完善点检标准,分别对点检顺序,点检方法等进一步进行规范。
5.点检记录管理。点检记录是被检设备真实状态的有效证据,对设备历史状况、维修状况、故障状况有完整描述,为设备今后的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编制设备的大修改造计划提供重要依据。要求点检记录要真实、准确完整,填写时字迹清晰可辨,搜集完整,认真保存,便于查阅,对保存期限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6.检查与考核管理。为保证点检工作做好做到位,我们制订了评价指标和管理目标,采用“故障频率、故障停机率”两个指标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故障频率=发生故障次数/设备实际工作时间,故障停机率=Σ(故障停机时间)/Σ(故障停机时间+工作时间)。管理目标:故障频率≤0.5次/天;故障停机率≤3%。
三、精心计划,周密安排,认真开展点检工作
点检工作是一项与科研生产密切相关的工作,为保证点检工作不影响科研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制订点检计划。日常点检按班前、班中、班后要求进行正常点检外,专业点检必须根据设备分工和设备分类情况,根据点检标准、点检周期、点检内容和点检工作量,编制点检工作计划。点检工作计划要求要有可行性和安全性,既能保证对设备进行科学的检查,有不能影响科研生产的正常进行。
四、做好专业点检,提高设备利用率
专业点检主要由机修车间技术人员进行,点检时要依据点检标准和根据工作计划进行点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认真记录。要求对关键设备的点检记录一定要详细,对重要设备的重点部位点检记录一定要认真,对不重要的部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特别是对存在的异常问题一定要进行记录,其它设备可以只记录异常问题。同时专业点检员要认真对本责任区的日常点检员负责技术指导和检查,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向有关人员反映,最大限度的将设备故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防止设备故障扩大,杜绝设备事故发生,特别是杜绝因设备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减少故障损失,提高设备利用率。
五、开展点检工作必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责任人:每台设备必须要确定明确的日常点检员和专业点检员。设备的操作者为日常点检员,关键设备单位专职维修工和操作者共同为日常点检员。二车间维修人员为专职点检员,对点检的设备要有明确的责任人。
2.确定的部位:对设备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要明确,点检部位要确定,检查项目和内容要明确。
3.一定的周期:根据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不同使用频率,确定不同的周期。
4.明确的判断标准:设备点检后各检查点部位是否正常,要有判断的依据。因此,必须要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5.规定的记录:设备点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设备作业、异常、故障等情况。
6.点检工作程序:点检工作要制定详细的作业和点检结果处理的工作程序。对急需处理的问题、等待处理的问题,按计划处理的问题要有工作流程,程序要简捷,操作性要强。
7.点检要突出全员管理,点检是动态的管理,点检要与设备维修、年度设备大修改造紧密结合,编制年度大修改造计划,点检结果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六、结束语
设备是我院顺利进行科研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我院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关系到我院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我院设备固定资产原值总额约15亿元,设备总计1.6万多台(套)。目前技术改造还在进行,设备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随着设备精度、自动化程度、设备建设费用的不断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难度也不断加大,给设备管理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课题。我们必须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积极推进适应我院快速发展的设备管理新模式。全员生产维护管理为我们提供了设备管理全新的理念,积极推广和建立设备点检制,为我们推进全员生产维护将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点检制的建立,对于提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强我院科研生产装备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益为|精益管理视野鼓励原创行为,本文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电话023-67015863进行删除!